电视剧《以法之名》即将迎来最终大结局,剧中的剧情发展紧密围绕着万海案与131案展开。细看之下,万海案实际上是131案的延续,这一点无可厚非。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回溯到十五年前的一个关键时刻。那个时候,禹天成不过是一个从事煤矿倒卖的小老板,虽然身家不菲,但却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与人脉。他心生一计,决定拉拢东平政法委的书记江旭东,以期通过建立关系,获取更多的利益。
然而,命运弄人,江旭东因醉酒驾车撞人致死,虽然并未直接证实禹天成策划了这一事件,但可以肯定的是,禹天成这个人极为冷酷且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他原本打算为江旭东顶罪,最终却将罪名推给了陈胜龙,使得后者背负了冤屈,入狱服刑。与此同时,禹天成从江旭东那里得到了矿山的控制权,但他显然并不满足现状,野心逐渐膨胀,渴望获得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希望通过江旭东的庇护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禹天成将目标锁定了邻近矿主万海,决定通过一场阴谋夺取其矿产资源。为了实施这一计划,他指派养子王大有去实施暗杀任务。结果,王大有与孙一虎联手,成功杀害了万海矿区的三名财务人员,但未能直接致命于万海本人。万海逃脱了,并誓言追查真相。禹天成随后派孙飞前来代为道歉,但万海始终决定追责,最后,在禹天成的安排下,江旭东为其解决了问题,甚至将禹天成的矿山转交给万海。最终,禹天成被迫离开东平,万海也因此放弃了追责。
至于131案的最终判决,结局众所周知。洪亮与李人骏办案失误,导致孙一虎并非主犯,且孙飞在证词上作假,背后操作更是险象环生。凭借与江旭东的关系,禹天成将王大有的罪名从主犯改为从犯,并让他享有保外就医的待遇,甚至安排王大有“死亡”后改名换姓。此后,万海从矿中发现了铜镍资源,一跃成为东平的商业巨头,身价飞涨。禹天成对此不甘心,决定以计谋夺回矿产资源,这一切便成了后来的万海案的起因。在这场博弈中,陈胜龙、程子健、王彧等人纷纷卷入,合谋对万海进行暗算。
实际上,万海案就是131案的直接延续,而在这两起案件中,有一位关键人物经常被忽视,那便是许言午。许言午曾是刑侦支队的支队长,后来晋升为东平市公安局局长。他虽然职务高位,但在东平却鲜有存在感。值得注意的是,许言午是一位能力出众的警察,在处理案件时极为冷静且专业。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局势与权力格局,他始终被压制,甚至被一些权贵所打压。十三年前,131案发生时,秦锋发现证词被篡改,许言午便主动协助他调查,并一度与孙飞接触,最终导致证人杨正被灭口。这一事件无疑揭示了东平政法体系中的严重腐败和问题。
尽管许言午深知自己面临的危险,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职业操守,默默积累着自己的情报和证据。他曾多次察觉到万海案和乔振兴案中的不寻常之处,但由于缺乏实质性证据,他难以公开揭露。面对江旭东和兰景茗这些强大的对手,他自然不敢轻易行动。然而,当专案组介入,洪亮与李人骏的调查逐渐深入时,许言午终于看到了破局的曙光。在孙飞和姜红军被抓捕后,他表面上装作慌乱,实际上心中早已有了计划。
在洪亮的调查过程中,许言午为了保护柳韵,向洪亮透露了许多关键信息。他在被请去问话时,坦然配合,虽说自己身为公安局长,责任最大,但他始终坚信自己清白无辜,并未参与任何非法行为。更重要的是,许言午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调查组顺利破案。特别是在陈胜龙临死前留下的关键证据被洪亮找到之后,许言午也全力协助洪亮保护证据,并揭露了陈胜龙与禹天成之间的勾结。
当陈胜龙最终因禹天成的手段丧命时,他所留下的录音资料成为案件转机,洪亮通过艰难的努力最终还原了真相,查清了禹天成的罪行。与此同时,兰景茗被孙飞供出,她与江旭东、禹天成之间的联系也得以曝光,专案组对她展开了彻底调查,最终使她和江旭东一同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结局的最后,许言午成功脱离了困境,成为真正的公安局局长,再也不受任何外界势力的制约。而万海则成功翻案,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矿山,两人最终都成了这场复杂案件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