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以法之名》临近结局,剧情逐渐进入高潮,紧张感倍增,观众终于迎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最后几集——那一场对保护伞与恶势力的最终审判。姜红军与孙飞的出场,可以说是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虽然他们的行动尚未完全明晰,但无论是试图敲山震虎,还是冒险打草惊蛇,他们已经明确展现了将揭开黑幕、追查幕后黑手的决心。
姜红军作为刑侦支队队长,孙飞则是副局长,这两位实力人物一旦动手,结果可想而知。专案组早已曝光,省院已正式要求兰景茗配合调查。面对这种高压局面,身处暗处的恶势力如王彧,必然感到如履薄冰,四处奔波,急切寻找出路。李人骏与他谈话后,他便急忙去找陈胜龙,试图获得保护。
王彧的悲剧性格让他成为了牺牲品。说他胆小怕事并非冤枉——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他既不敢妄图大展宏图,也不愿主动涉足更多的危险。然而,纵使他心怀一份贪婪,想空手套白狼,将万海的货物中心白拿过来,也无法掩盖他内心深处的软弱与恐惧。若没有陈胜龙等人背后撑腰,他不可能单凭一己之力达成这些事。
可问题在于,陈胜龙等人为何会帮助他呢?归根结底,因为王彧太好控制,轻易被威胁和操控,成为了他们手中的棋子。只是,操纵与被操控的博弈,终究会走向哪一方的失败?当专案组约谈李人骏后,王彧便成了陈胜龙最急需摆脱的“烫手山芋”。他深知,若王彧选择自首,一旦全盘托出,那将不仅会暴露自己的秘密,也意味着他的彻底覆灭。
从此,王彧便成了一个被时间追赶的“死囚”,陈胜龙为了保住自己,不得不以“灭口”的手段将其除去。王彧的死,直接触动了郑雅萍的神经。她开始意识到,李人骏的态度为何如此犹豫不决,面对所有人的劝说,他为何始终未能做出决定。
第一个:洞察一切的许言午
李人骏在东平市身边唯一能吐露心声的,便是许言午。作为他的一位可信任的同僚,许局每次都能为他提供冷静的判断。在孙飞的案件中,李人骏曾向许言午倾诉过内心的不满,尤其是对于雷广发误烧乔振兴尸体的处理,他内心愤怒不已,却也只敢在许言午面前倾诉。这次,专案组来到东平,气势汹汹,李人骏再次向许言午询问意见。
许言午这次显得不再沉默,他的话语里透出前所未有的深意:“这一次,专案组并非像往常一样走个过场。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清楚,东平这几年来的风波从未得到根本解决,似乎总是昙花一现。每次风头过去,一切就会恢复原状,但这一次,我觉得东平再也不能容忍这样的局面。”
许言午一番话,言辞犀利,直指当前局面的深层次问题,实际上是在表达他对专案组彻底整治腐败的支持,同时也想为李人骏指引一条“回头路”。他明白,李人骏面临的困境远比他想象的更复杂,但此刻,许言午的态度清晰表明:他愿意和李人骏站在一起,为了“清理门户”,他会全力支持。
李人骏的内心开始动摇。许言午的话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他是否应该在这最后关头,作出一个正确的决定?
第二个:三观正的儿子
李人骏的儿子,无疑是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天,他问起儿子在面对不公时的态度,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一定会告诉老师的,这对大家都好。”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揭示了儿子眼中的正义和真理。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竟然比一个成年人更清楚应该做什么。李人骏此时才猛然醒悟:自己也应该如儿子一般,坦诚面对一切,直面自己的错误。
可是,他的决心在面对柳韵时却动摇了。柳韵已经深陷职务犯罪的泥潭,李人骏知道,一旦真相大白,妻子将会因此而付出惨重代价。然而,柳韵与他共同深陷泥沼,她的未来与李人骏的选择紧密相关。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李人骏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犹豫。
第三个:相爱相杀的好兄弟洪亮
洪亮,李人骏的好友,也是他在此困境中的另一位支持者。通过深入调查,洪亮得知了李人骏与万海的接触,以及他与王彧的约谈。显然,李人骏意识到案件背后有问题,但又因为自己没有足够证据,未能做出及时反应。洪亮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回头,但李人骏的内心依然无法摆脱恐惧和愧疚。两人最终发生了争执,洪亮感到既无奈又心疼——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李人骏的固执。
李人骏最终去见了王彧,试图劝他自首,认为只有两人一起将事情说明白,才有可能解开一切谜团。然而,命运再次开了个残酷的玩笑,王彧很快发生了意外。李人骏彻底退缩了,他害怕真相暴露,害怕事情变得更糟。此时,他再也没有勇气去承担应有的责任,面对即将来临的法律制裁,他的内心早已崩溃。
最终,李人骏能否回头,还是会继续在错误的路上走下去,似乎已经没有多少悬念。面对内心的挣扎和外界的压力,他恐怕注定要成为一名无法自救的“沉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