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电影市场经历了持续的低迷之后,虽然有一些作品打破了票房记录,但大部分影片仍然面临亏损的困境。这一现状使得许多投资者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信心逐渐丧失,从而导致电影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从业者不得不转行寻求新的出路。日前,郑伊健远赴纽约,出席《第24届纽约亚洲电影节》,并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分享了他对香港电影现状的看法。
他指出,全球电影行业普遍遭遇预算削减与产量萎缩的严峻挑战,香港电影市场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他强调,能否走出当前困境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重新唤起观众对电影的兴趣与支持。
郑伊健提到:“观众对于内容的耐心越来越少,已经习惯了接受短小的娱乐内容,而电影的欣赏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沉淀。”他还分析了资金缩减对电影制作规模的冲击,坦言形势非常严峻。然而,他也提到了其中潜在的新机遇:“尽管市场日益萎缩,预算有所减少,但这促使我们在题材的选择上变得更加大胆。与过去主打动作片和警匪片的趋势不同,如今的香港电影虽然预算变小了,却也获得了更大的创作自由。”
回忆起他的代表作《古惑仔》系列,郑伊健感慨道,这个系列是中小成本电影成功的经典案例,也是他个人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他表示:“拍摄过程充满乐趣,当时这是部小成本电影,我们都是行业新人,制片人对创作没有太多束缚,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创意。即便导演刘伟强当时也对这部电影信心不足,但正是凭借团队的勇气与敢想敢做的精神,才成就了这个精彩绝伦的经历。”
关于另一部代表作品《风云》的第三部是否会制作时,郑伊健表示希望该系列能够重启,但自己可能不会参与演出。“我认为,以全新的演员阵容和制作团队重新起航是值得尝试的。”
对于郑伊健关于《风云》第三部的见解,部分香港网友也给出不同的解读。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大型IP和大制作,如果第三部拍摄,极有可能引入内地电影公司的资金来分摊成本与风险,或许会成为一部合拍片。而郑伊健近年来专注于本地市场,巡回演唱会也未曾北上内地,这使得他参与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香港大多数中小成本电影其实并非合拍片,主要面向本地及海外市场,创作自由度相对较高。但从近几年的表现来看,非合拍片在本地和海外市场的收益大多未能覆盖成本,尽管依然凭借申报补贴资金与本地电影公司和内地的合作获得资金支持,维持了一定的产量。
当然,少数中小成本的非合拍片也取得了票房的佳绩(例如黄子华主演的作品及MIRROR成员参演的影片),但这些仍未能改变整体市场的低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