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议的口碑几乎在一夜之间彻底崩塌,刚刚失去父亲,他便急匆匆地开播圈钱,令无数网友感到震惊和愤怒。而面对网友的质疑和调侃,杨议始终未曾做出任何回应,甚至有人不禁发问:为何兄弟几人如此拼命,难道老爷子未曾留下什么遗产吗?
直到最近的一次直播,杨议才终于开口,讲述了杨家这些年来为何始终捉襟见肘。曾经那些觉得他是在割韭菜的网友们,听完之后纷纷表示理解,直言这实在太不容易了。
常言道,“不怕富二代花天酒地,就怕他们想创业。”富二代如果一味挥霍,金山银山也许能保他们安逸一生;然而,如果他们选择创业,家族的积蓄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会消耗殆尽。这句话对杨议的经历,逐渐显现出其深刻的寓意。
杨议的前半生似乎一帆风顺,直到拍完《杨光的快乐生活》后,他才真正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那时,他将大哥的五十万房款拿去豪赌,又四处借款几百万,结果拍摄完成后,无一电视台愿意接纳这部剧,尽管他几乎把所有电视台都跑遍了。
最后,天津台勉为其难地买下了这部剧,以每集一万块、二十集共二十万的价格。然而,拍摄成本却高达一百多万,杨议不仅亏了八十万,还险些丧失了信心。不过,他依然抱有希望——幸运的他通过这部“低价售卖”的剧,意外地一炮而红,迅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相声演员,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杨光”。
如此迅速的成名让杨议心生错觉:自己做什么都能成功。他不再是曾经的相声演员,而成了名声显赫的“杨总”,深信自己无所不能。然而,过度的追捧让他飘飘然,渐渐迷失了方向,开始对每个机会充满了幻想。
有朋友带着“北方横店”影视基地的设计图找上门,经过一番忽悠,杨议将手头的三千万现金毫不犹豫地投了进去。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冰冷的“违建”通知,三千万血本无归,换来的不过是几根生锈的钢架和一片荒草地。
尽管如此,他并未吸取教训,反而迷上了开美术馆,前后投入七百多万,还每年亏损几百万。在他眼中,艺术的价值远远超过金钱,然而每天睁眼见到的,只有不断流失的资金。
一次次的失败让他感到迷茫,最终,他决定回归自己的根基——再次投身到自己曾经成名的《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中,拍摄一部电影。他希望借此挽回局面,把“杨光”这个IP的价值最大化。然而,电影拍完后却因为审查原因被无限期压播,三千多万的投入再次付诸东流。
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杨议开始深刻意识到,曾经带给他一切的“杨光”IP,最终并未能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市场对他失去了认同,运气也彻底离他而去。钱财可以再赚,但有些失去的东西,却再也无法找回。
与此同时,关于他私生活的种种传闻开始在网上流传,婚内出轨、私生子等丑闻将他从一个备受喜爱的艺术家,抹黑为“劣迹艺人”。为了自保,杨议转战直播带货,然而进入直播间后,他依然保持着“杨总”的傲气和脾气,不仅公开炮轰同行郭德纲,还不断挑衅其他艺人,言辞间充满了不屑和酸意。
这一连串的举动,不但没有挽回人气,反而让他失去了原本的观众和同行的支持。而那场轰动一时却极为尴尬的“拜师仪式”,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整个过程充满了荒诞与滑稽。
最终,杨议不得不请出已故父亲杨少华为自己撑场,然而这一幕却更加凸显了尴尬的氛围。至此,杨议的商业价值、观众缘、甚至与同行的关系,几乎彻底崩溃。
经历了这些风风雨雨,赔光了几千万家产,杨议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如今,在直播间,他再也不是那个指点江山、雄心勃勃的“杨总”,而是回到了最初的自嘲与幽默中。他以轻松的语气讲述自己那些惨痛的投资经历,渐渐放下了曾经的傲慢和自大。对于外界传闻的“四个亿遗产”,他从未正面回应,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大家证明,他依然在为了生计而奔波,甚至连直播间里的每一笔收入也都变得至关重要。
他终于承认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自己并不是做生意的料。而这一切,也许才是他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