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与广智:脱口秀时代的终章》
文/抽抽凉不了
“我们并非原地踏步,这属于相对静止。”当呼兰在舞台上的段子中说出这样一句话时,脱口秀老将们的黄金时代已经接近尾声。然而,这“接近”并非带有急迫的心情,反而是我们与这些老戏骨一起,轻松地松了一口气。
大张伟曾表示:“每到这个时期,我便期待能见到这些人。”在夏日里观看脱口秀,似乎已成为一种渴望,一种习惯,带给观众的温暖和欢笑。
经历了九年时间的脱口秀,无疑为国内娱乐综艺的观众创造了他们的专属“老友记”。然而,细数这一季,似乎老朋友们的身影显得格外稀少。
何广智、呼兰、孟川等人依然在舞台上奋斗,但志胜、邱瑞、毛豆等人并未真正算作“资深” 老将。像王建国、庞博、杨笠和周奇墨这些熟悉的面孔,已经或正在逐渐淡出“竞技”前沿。
有谁知道参加季数最多的是谁吗?其实是江梓浩。可因为他的出现次数并不多,因此那种陪伴的感觉并没有那么明显(对此也表示歉意)。
在这一季中,广智作为老将担当了开场。作为艰辛奋斗的“穷鬼”,他也承担着“乍富”的挑战,试图在幽默段子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他希望改变现状,但甚至老罗也回忆起那朵带刺的玫瑰。
孟川依旧是大家熟悉的那个孟川,每一季的比赛中,他努力将关于山东的“刻板印象”塑造得愈发深入(不可忽视的狗头表情)。
即使是在繁忙的日程中,呼兰也来不及进行新的创作,畅聊起内部的梗。毫不意外的是,广智、呼兰和孟川均成功晋级至四灯阶段。
或许脱口秀的确存在一种“老手保护期”?
在过去的几个赛季中,观众们一边抱怨总是见到这些熟悉的面孔,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承认,真正能够撑得起决赛的仍然是这些老将。焦躁与不安交织,仿佛是一种“来了又想走”的拉扯感。
但这一季似乎真正发生了变化,整体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徐志胜尤为明显。
也许是因为新人的崛起,老一辈的脱口秀演员们在竞争中不断蜕变,昔日的“穷鬼”和“乍富”传承下去的希望正在涌现。
高寒和小四爷带来全新的风格与水平,而中专生小奇更似乎是从天而降的神兵。
更不用提一众优秀的女性演员齐心协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
或许市场正在复苏,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这让喜剧演员们的道路变得更为宽广。
曾几何时,他们若不出场,节目便难以维系;如今,即使他们缺席,节目依旧可以欣欣向荣。
对于我而言,这些老将永远享有“保护期”的优待。
不少人认为,老将能够成名,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走得更早,没有比较也便无伤害。而如果某些人的水平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恐怕并不算什么。
不过,正是因为前辈们的孤注一掷,才为后来者提供了新的选择空间。
当今我们关注脱口秀时,谈论天赋、文本、表演,甚至观众缘;可是,曾几何时,我们更看重的是:敢不敢、行不行、是否愿意再坚持一回。
我们不仅关心稳定的职业前景、学位的光环、房租与生活成本,更重要的是,判断力成为人生中的一项关键能力。
在一个尚且不能算真正行业的时期,选择它、追随它、并为其发展壮大,无疑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幸而,他们成功了。
一档节目的诞生,让一些曾经迷茫的人找到了自我定位,开创了一个行业的辉煌时代。
许多人因此找到了自我价值,讲述自己的旅程,并抚慰同样经历过挫折的心灵。因此,不论外界的评价如何,老将们在我眼中始终功德无量。
希望那些可以选择不来的老朋友,都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而希望那些虽然仍然选择参加却不再负担重担的老朋友们,能够尽情享受舞台的乐趣。
(本文插图源自网络及截图,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