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至今仍活跃在片场,忙碌不息。新剧刚刚开拍,现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但他并未坐上导演椅,而是穿着一件旧棉袄,默默地扮演着一名村干部,混迹于一众群众演员中。许多人看了好几遍,才认出这不是别人,正是那位著名导演孔笙。
没错,就是那个拍摄过《琅琊榜》《山海情》《大江大河》的男人。孔笙从不追逐热搜,不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中,领奖也极为罕见。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引发巨大反响,一经推出,口碑和收视率齐飞。他塑造的演员阵容,更是个个走红,王凯便是其中最鲜明的典范。
回溯2015年国剧盛典,当王凯领奖时,突然后单膝跪地,向台下深深一鞠躬——那一鞠躬的对象正是孔笙。那一刻,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一个导演在行业内竟拥有如此重量级的影响力。
然而,这位让王凯、靳东、胡歌、刘涛等人红遍大江南北的导演,自己却甘愿在剧中跑龙套,甚至连一个主演镜头都鲜少露面。这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孔笙并非星二代,亦无幸运的背景资源。他出生于山东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工厂职工。年轻时,他无所谓“电影梦”,甚至没想过要当导演。曾在工地搬砖,在工厂做一线工人,过着极其辛苦的生活。白天干活累得几乎瘫倒,晚上还坚持去夜校自修。他自选汉语言文学专业,只为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后来,他进入一家小杂志社当编辑,每天机械地写材料,生活看似体面,但他很快感到厌倦。长时间对着文字,他更渴望走出办公室,跟随记者去剧组采访。每次到剧组,他的精神为之一振,拍照、观察镜头,内心充满激情和渴望。
终于有一天,他毅然辞职,进入电视台,从基层做起。没有直接成为导演,他先从摄影学起,扛起摄像机,一步步成长为摄影师,拍摄过《孔繁森》等主旋律大剧,逐渐在圈内打响名声。
直到1996年,他迎来了执导生涯的起点,首部电视剧《民警程广全》获得奖项,并荣获山东省优秀导演奖。从此,孔笙的名字在业内开始被广泛认可。
此后,他稳扎稳打,不靠背景,不炒作,不追热点,只凭一份认真和专注。孔笙拍摄的剧作不浮夸,不哗众取宠,更不迎合情绪化消费,但一旦投入,观众便无法自拔。《父母爱情》播出十年依然有人回看,评分高达9.5,至今无人超越。《琅琊榜》拥有超过50万的豆瓣评分,达9.4;《山海情》以扶贫题材本被预期冷门,结果却爆火,豆瓣评分同样达到9.4,迅速成为经典。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创作出如此佳作的导演,自称“业余导演”,却用业余之名做出了专业级的艺术。
大家都熟悉王凯。如今他已是顶流明星,资源丰富。但早年在《丑女无敌》中演配角时,曾遭受严重质疑和批评。那时没人看好他,直到遇见孔笙。
拍摄《北平无战事》时,孔笙让王凯饰演技术官员方孟敖。该角色台词多、情绪复杂,极具挑战。孔笙几乎每日陪王凯反复对戏,严苛打磨。尤其一场雪夜戏,导演硬是陪他拍摄了二十多条,直到满意为止。此后在《琅琊榜》中,王凯再次大放异彩,观众们惊叹他的演技与气质俱佳。
靳东同样得益于孔笙的悉心栽培。《温州一家人》中,他一开口讲方言,令观众颇感惊讶。孔笙逐字逐句教他发音,反复推敲台词。之后靳东在《琅琊榜》的蔺晨、《伪装者》的明楼角色中,彻底巩固了自己中年实力派演员的地位。
但孔笙从不抢戏。他总穿着旧夹克,头发随意梳理,声音轻柔而平和。演员若镜头不满意,他从不发火,而是拍拍对方肩膀,温和地说:“来,我们再来一次。”
在《父母爱情》中,他客串照相馆老板;《大江大河》中,他饰演报亭小贩;《山海情》中,他化身扶贫干部。每部剧中,都能“抓住孔笙”的身影。观众甚至剪辑了一段他所有客串角色的合集,足足播放半小时。但他从不借此炒作,更极少接受正式采访。
他的低调,仿佛与当今娱乐圈导演的普遍形象格格不入。有人说他抠门,一部剧的片酬还不及一个三线流量明星;有人说他固执,为一场戏能在荒地蹲守一个月,为一口炭火坚持用正宗老木炭。
正是这份“固执”,撑起了国产剧的尊严。孔笙几乎从不公开谈及私生活,很多人好奇他是否结婚,有无子女。其实,他早已与一位同行伴侣低调结婚,生活私密。
有人说他“把生命都献给了镜头”。从《战长沙》的硝烟战场,到《北平无战事》的权谋较量;从《父母爱情》的温馨小屋,到《山海情》的贫瘠大地,哪一处不是他倾注心血精雕细琢。
拍摄《山海情》时,因找不到合适的村庄,他干脆在西北搭建了一个“假村”,无水无电,连一棵树都没有,演员们只能住帐篷。拍《大江大河》时,他否决了一道红烧肉的道具,说:“那个年代,哪能吃得上这玩意儿?”从服装、道具、灯光到演员走位,他事无巨细。
有人劝他:“老孔,你奖拿得够多了,别这么拼了。”他笑着回答:“我就是喜欢,没觉得苦。”
有人问他为何拍什么都这么精彩,他简单答道:“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
他不追求花哨手法,不盲目跟风网络剧套路。不拍浮夸剧,也不请顶流炒作,更乐于提携新人,耐心雕琢。
《山海情》选小男孩饰演男主童年,孔笙跑遍多个村庄,最终选中一位孩子,脸型、眉眼、笑容皆极其相似。为了表现角色成长,甚至用五个演员分别演绎不同年龄阶段,即便镜头仅十几秒。他严禁演员手持冰冷的“手炉”假装取暖,不允许村干部穿着崭新衣服演苦情戏,更拒绝演员用“浮夸台词”表达情绪。镜头必须真实,道具必须真实,情感更要真实,唯有如此,观众才会为之动容。
《山海情》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9.4,观众感慨:“扶贫剧居然还能拍得如此感人肺腑。”
拍摄《大江大河》时,雷东宝的军大衣、宋运辉的确良衬衫,全都依照老照片精心订制,老一辈观众看后感叹:“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穿着。”
孔笙把电视剧拍成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他没有浮夸的排场,不热衷追逐流量,也无资本撑腰,却用作品说话——剧情扎实,情感细腻,演员演技被激发至巅峰。
他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匠人,背着工具箱,一步步将国产剧从泥潭中拉起。
如今,王凯已是炙手可热的明星,靳东成为中年实力派代表,胡歌依旧是顶流,而孔笙,依旧坚守片场,默默扮演着一个不起眼的“老村民”。
但他绝不是配角,他活得比任何人都像主角。
他将光环让给演员,却用实力赢得尊重。
这样的导演,无需靠流量炒作,他拍的剧,足以让全世界信服。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