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发文祝贺《锦绣芳华》收官,文旅融合催生二次创作热潮
近日,随着热门古装剧《锦绣芳华》圆满收官,主演杨紫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深情告别角色,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该剧自播出以来,凭借精良的制作、跌宕的剧情和演员的精湛演技,迅速成为年度现象级作品。而杨紫的收官感言不仅让剧迷沉浸于剧情余韵,更意外点燃了文旅产业的二次创作热潮,成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又一生动案例。
杨紫发文引发情感共鸣,剧集影响力持续发酵
在收官长文中,杨紫以第一视角回顾了角色“林婉”的成长历程,从初入宫廷的懵懂少女到独当一面的后宫之主,她用细腻的文字还原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蜕变。文中“林婉的命运是时代的缩影,她的坚韧亦是无数平凡女性的写照”等金句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对剧集主题的深度解读。据统计,该条动态发布后24小时内互动量突破500万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0亿,足见剧集余温未散。
文旅机构借势创作,古风场景成打卡新宠
《锦绣芳华》的热播不仅带动了原著小说销量激增,更让取景地成为文旅市场的“香饽饽”。剧中标志性的“御花园”“朱雀大街”等场景均取自江南某古镇,随着剧集收官,当地文旅部门迅速推出“锦绣芳华主题游”线路,将剧中经典场景与实景演出、汉服体验等业态结合,打造沉浸式旅游产品。更令人瞩目的是,多地文旅账号以杨紫的剧照为灵感,创作了“跟着林婉游江南”系列短视频,通过还原剧中服饰、道具和台词,吸引年轻游客打卡同款机位。数据显示,该古镇周末游客量环比增长300%,其中90后、00后占比超六成。
二次创作激发文化创新,非遗元素焕发新生
剧集对传统文化的细腻呈现也为二次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剧中女主角佩戴的“点翠头饰”、使用的“螺钿漆器”等非遗元素,被网友拆解为科普短视频,单条播放量最高达2000万次。某非遗传承人更联合文旅部门推出“点翠工艺体验课”,游客可亲手制作简化版头饰,课程预约量已排至年底。此外,剧中插曲《芳华令》也被改编为古风舞蹈,在短视频平台掀起挑战赛,吸引超10万名用户参与创作,形成“剧集-音乐-舞蹈-旅游”的完整传播链。
专家:文旅融合需把握“流量密码”与文化内核的平衡
针对此次现象,文化产业专家李明指出,《锦绣芳华》的成功在于以优质内容为基石,通过演员影响力、文旅机构创新力和网友创作力形成共振。“但需警惕过度商业化对文化价值的稀释。”他提醒,部分景区推出的“速成版非遗体验”可能流于形式,文旅融合应注重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避免“昙花一现”。
目前,杨紫工作室已与多家文旅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推出“锦绣芳华文化季”系列活动,涵盖非遗展览、主题音乐会等多元形式。这场由一部剧集引发的文化狂欢,正以更丰富的方式延续着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