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天赐的声音节目里,马健涛带着最近火爆全网的搀扶以盲盒歌手的形式登上了舞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热议。
不同于其它歌手的表演形式,马健涛没有洋里洋气的歌唱技巧,歌曲听上去也没那么的时尚,但他的真诚与歌曲的朴素依然打动了不少观众。
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不理解,认为这样的歌曲之所以能上舞台,就是因为节目为了博取流量,对此大失所望。
马健涛在节目中透露自己创作搀扶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医院就诊,在医院里他看到年迈的夫妻互相搀扶着看病,而想起自己刚结束的16年婚姻,这样的场景不停激发了他内心的向往与羡慕。于是就下定决心要写一首以陪伴为主旨的歌曲,呼吁大家珍惜身边的另一半。
近些年来,国内缺少歌颂老年人爱情的歌曲,马健涛的出现也是弥补了这个空白,他的歌曲风格听起来感觉如出一辙,歌词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也很符合老年人的想法与喜爱。节目中乐评人也很委婉的表示:这样的歌曲上音综是需要勇气的。
人们普遍欣赏那种洋气有律动的音乐,而马健涛的歌曲给人直观的感觉就是“土”。歌曲的土与洋气是否有界定的标准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歌曲的创作与音乐人的生活氛围密不可分。如果一位歌手从小生活在农村、受环境的熏陶他创作的歌曲就是接地气的,让他创作洋气的歌曲当然不现实。
一首歌曲它有市场,它能火,它有受众,那它就有存在的意义。我国的老年群体非常多,让他们听我们年轻人爱听的歌曲,他们会觉得吵,听不懂。
正如节目中乐评人最后总结的那样,对于一直深耕在老年群体音乐领域的音乐人我们应该表示感谢,因为每个人不管在什么样的年纪,他们都有喜欢音乐、听音乐的权利。音乐不就应该是包容的吗。
欣阅杂谈:马健涛登上顶级音综,不仅是个人勇气的体现,更是平台对下沉市场价值的认可。此前天赐的声音以翻唱经典为主,这次马健涛的演绎并非以技巧取胜,而是以真诚打动观众,这恰恰也凸显了天赐的声音这类音综逐渐重视“音乐叙事性”而非单纯炫技的趋势。舞台的包容性,正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多元价值。
当一首歌能跨越代际、唤醒共情时,所谓的“土”或许正是最珍贵的“真”。这一现象提醒我们:音乐的本质不是划分阶层,而是连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