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歌2025》还未开播,《歌手2025》尚未落幕,另一档全新的音综已经迫不及待官宣定档了!定档时间:7月25日,每周五晚21:20,跨平台直播,快来锁定你的屏幕!
说到这档节目,《打歌2025》虽然还没开播,却已经在我心中占据了“周五晚间的社交货币”一席之地,姐妹群里的讨论都开始围绕它转起来了。
你别笑我,能让一群姐妹尖叫的综艺,基本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能让偶像出糗,二是能让粉丝炸锅。而《打歌2025》就巧妙地抓住了这两张王牌——现场直播加上不修音,再加上互动元素,简直就像是把“你敢唱,我就敢播”的旗号高高举起,现场感比任何剧本杀还要激动人心,简直让人无法抗拒。
先聊聊阵容吧:周笔畅、刘雨昕、宋昕冉……这份名单一滑下来,简直就是我网易云年度歌单的真人版。看着这些名字,我忍不住想,荔枝台是不是直接把跨年晚会的VIP包厢搬到了打歌现场?这豪气简直让我怀疑他们是不是把所有的预算都砸在了音响上,毕竟,跨年晚会不修音是一种情怀,但打歌节目不修音,那可是“修罗场”啊!
想象一下,阿云嘎那超高音要是在直播里直接放出来,我得赶紧把瓜子和花生都摆好,准备迎接一个“音准大考验”。去年《歌手2024》中那英由于紧张忘歌词,最后只能位列末尾,一度连逆袭都成了难题。屏幕前的我比她还急啊。这一次,“临时考试”有30多位歌手参加,如果谁唱破音,立马成了笑料,堪比看前任发朋友圈还刺激。
但说实话,我对直播还是有点担心,毕竟,孟子义当年跑调成了梗,那个调皮的“跑调”已经成为综艺的包袱。虽然观众笑得很开心,但你想想,歌手们要承受多少“午夜梦回”的压力呢?闺蜜倒是开玩笑说:“怕什么,黑红也是红啊。”可我更想看到他们唱得好,而不是被黑。
跨屏互动是另一个未知的盲盒。官方没有明确投票规则,但网友们已经开始幻想“客厅大屏 手机小屏”的绝妙联动。我已经能想象自己蜷在沙发里,一听到副歌就鸡皮疙瘩起,随即在荔枝app上为刘宇投个票,下一秒弹幕飘过“姐妹有品”。不过,也有技术高手提醒,这种实时投票的技术难度大得让人担忧,卡顿问题甚至可能堪比春运抢票。
而说到抢票,去年《歌手2024》直播后的后遗症还是让我记忆犹新。尽管节目热搜霸榜三天,但最让人遗憾的是,没有人记得某位歌手的新歌。回顾节目单,大家似乎都更愿意唱翻唱歌曲以保平安,没人敢冒险推新作。如果《打歌2025》也陷入这种“安全牌”的怪圈,那就算直播再豪华,也只能算是一个大型KTV了。
所以,我真心希望这次有歌手能大胆地把新歌首次献唱,哪怕跑调,也至少能跑在时代前面。为了保险起见,许多歌手开始调低音高,减少转音,变成了“半开麦2.0”。毕竟,观众嘴上喊着要真实,可一旦歌手真的跑调,就会马上化身键盘侠,弹幕可就不再是鼓励了。
我已经能预见到弹幕会分裂成两派:一派刷“全开麦瑞思拜”,另一派则刷“这也算歌手吗?”到那时,不止是修音师,心理医生也许得加班了。
另外,我最担心的是,节目把“翻车”当作卖点。孟子义跑调后,镜头聚焦她的特写比主唱还多,热搜词条全是“社死名场面”。如果《打歌2025》也跟风复制这条流量密码,那歌手们会不会为了博眼球故意摆烂呢?到那时,闺蜜和我从“他好稳”变成了“她完了”,快乐就变质成猎奇了。
不过,我也觉得直播节目其实逼着观众成长。修音已经让我们的耳朵变得有点挑剔,反倒是原音带来的真实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像去年《歌手2024》中那英从跑调到封神的过程,观众和她一起完成了对“不完美”的接纳和治愈。
或许《打歌2025》的最大亮点,不是最后谁能摘得第一,而是我们学会了更多地包容真实,尊重舞台。而说到跨屏互动,如果能在投票界面实时显示“全国跑调预警”,比如某歌手在副歌前突变红色,提醒“即将走音,是否继续支持”,那就像是综艺版的心电图,岂不妙哉?
闺蜜还调侃我:“你是想追星,还是想追心梗?”但我们不仅仅是想听歌,更是想掌控歌手们的命运。哪怕只是0.1秒的延迟,都仿佛在拆解一颗不定时炸弹。明星可以翻车,但舞台必须体面;观众可以玩梗,但音乐必须被聆听。
如果7月25日首播那天,能有人在跑调的边缘稳住唱完,最后对着镜头说:“这首歌,是献给不敢全开麦的自己”,我肯定立刻剪成短视频,循环播放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