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的迅速下滑,的确让人措手不及。才进入第二阶段,节目中的优质作品就骤然减少,表现不佳的情况一度愈演愈烈。尤其是一些在第一阶段表现出色的新人,迅速陷入低谷。通过连着观看五个多小时的节目,我产生了一个明显的感受:这一季的选手似乎一旦脱离了毛豆以及《喜人奇妙夜》的相关元素,创作的段子就显得乏力。相比之下,隔壁的节目则显得更加活跃,除了小佳,其他选手很少提及脱口秀圈的熟面孔,给人一种更加自然的创作氛围。
这一季的节目,选手们的表现并没有给人太多惊喜,蹭热度的现象尤为明显。鉴于多数选手的表现平平,我就不再一一细说了,仅作简短点评。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主观看法。
首先,呼兰讲述本命年和玄学的段子虽然容易引发观众共鸣,但缺乏新意。呼兰的文字驾驭能力无可挑剔,然而由于人们对他的期待远高于其他选手,所以这段表演显得略显平庸。再来看“大国手”,其实他是一位被过度高估的选手。叨姐似乎不太在意观众是否觉得她是“恋爱脑”,也不关心自己是否遭遇批评。她的态度让人觉得,她可以直接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放飞自我,而不必在节目里为观众带来更多欢乐。若最终被淘汰,恐怕也只能怪自己了。
侯智元在群面中的表现则要好得多,尤其是他提到的品种狗与土狗、唐僧和六个徒弟的对比,令人耳目一新。他的段子相比前两位要更具亮点,但也有一点令人不解的地方,那就是导师们在第二阶段的表现似乎逐渐暴露出问题。鲁豫批评段子的结尾缺少反击,令她觉得不够解气。可问题在于,是否反击才是普遍情形呢?普通人又能有多少力量去进行反击呢?她还问侯智元:“你得考虑考虑我这个观众的情绪,该怎么疏解?”她自己完全可以去化解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要求选手为她服务。
王颖如果提到男朋友,几乎注定要输,尤其是她讲到的那个“不太有出息的男朋友”。不看弹幕,也能猜到观众的反应:这样的男朋友,怎么还没分手?留着过年吗?尽管如此,漫才兄弟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虽然未必是最佳,但相比大多数选手,他们的段子更有笑点。徐浩伦后来扮起老太太,展现了相声的功底,让人眼前一亮。
Seven讲述的年轻人在职场中被轻视,迫于压力伪装成熟的段子也有一定的新颖性,我个人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可是导师们似乎有意控制票数,只给了他两盏灯。真忍不住吐槽,导师们这季的投票手段太明显了,似乎能轻松操控选手的命运。贾耗分享父亲入驻小红书的趣事,氛围轻松幽默,是这一期中最具亮点的段子之一。
王小利的表现则让我有些失望。可能是因为第一期她那段关于“诞生生活”的讲述让人充满期待,而这一期她却一边大谈依赖父母的生活,一边又对爸爸吐槽不断,反差让人有些不适。鲁豫的点评也显得有些强行升华主旨。江梓浩依然围绕粤语相关的内容展开,虽然比第一期稍逊,但毛豆的表现和结尾的双语呈现倒是令人眼前一亮。
邱瑞的段子质量和表演功底都很不错,但其中的大量内部梗让人稍显困惑。三分之一的内容围绕呼兰,三分之一涉及行业话题,而最精彩的部分却是最后提议让老板们争斗的想法,尽管篇幅较短,但确实新鲜有趣。高寒则讲述了“穷孩子遭富孩子轻视”的故事,梗的密集程度并不逊色,尤其是反转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呈现出了“命运改变知识”的深刻含义,既幽默又发人深省。
战胜邱瑞后,我认为小帕表现得尤为亮眼。她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消费主义陷阱,是少数几位在这一期表现突出的女性脱口秀演员之一。雪冰的段子也有一股独特的幽默感,尤其是在讲到福利企业的话题时,做了一些知识普及。何广智讲的摇滚歌手去体检的段子,虽然整体不错,但不知为何融入了过多有关痔疮的内容,令人在舒适的笑点和不适的情节中产生冲突。
毛豆与漫才兄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相似之处不在内容或风格,而是在于他们都有独特的创作模式,不完全依赖于个人经历,因此也不必担心素材的枯竭或作品的失准。至于能否脱颖而出,那就得看运气了。
小奇是这期节目中的一位亮点,他以荒诞不羁的方式讲述了东北小镇青年的心声,且始终保持了创作水准,素材量足,似乎能持续提供有趣的段子。曹先生则讲述了一个关于情书的故事,尽管情节本身有点让人难过,但他的故事表达了想要传达的温情。
小蝶选择了大码女装吐槽这个话题,虽然想法不错,但文案和节奏感略显平庸,未能戳中观众的笑点。吴鼎和菜菜的表现也相对平淡,虽然选题尚可,但趣味性较差,未能引起太大的反响。
孙嘻则以讨债为题材的段子表现得尤为鲜活,画面感十足,毕竟她曾有编剧的梦想,只是我不太理解评分为何如此低,或许大众对讨债者这种角色普遍不太有好感。
至于二哥,他这一期的表现显然比上一期要强得多。开场那句“兼职消防员”的口误,引发了意外的小高潮。讲述消防员日常的段子,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和尚帽子掉了,被喷水”的细节设计,极具趣味性。整体而言,这期节目可谓是让人有些失望,精彩的部分少得可怜。但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仍然是高寒,尽管他并非得票最多的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