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记得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继续获取类似内容,也方便您与大家进行交流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
文|阿瑶
编辑|t
近期,电视剧《庆余年》第二季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线。
借着第一季的强势口碑,第二季一开播便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收视火爆,成为了话题焦点。
在这部剧的第一季中,有一个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女性角色——司理理。
表面上,她是一个貌美柔弱的青楼花魁,但其实,她的真正身份是北齐派往南庆的间谍,暗地里执行着各种任务。
不少观众不难发现,在许多以古代为背景的电视剧和小说中,青楼女子这一角色往往备受青睐。
这些女性的身份通常非常复杂,外表可能是男主的红颜知己,但实际上,她们背后往往潜伏着更多的秘密——有的是间谍,有的则可能是刺客或暗杀高手。
甚至在一些作品中,青楼还被设定成了情报组织。
例如,在几年前热播的《琅琊榜》里,剧中的秦般若表面上是一名妓女,实际上她在背后操控着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红袖招。
那么,为什么创作者如此青睐青楼女子这一角色呢?
古代的青楼真的就是这些神秘、复杂的场所吗?
那些青楼女子真的如剧中所表现的那样拥有高超的技能和背景吗?
青楼的起源与演变
青楼一词,最初并不意味着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风月场所,它最早用来指代豪华、精致的雅舍或富丽堂皇的大宅院。
《晋书·麹允传》中提到,麹家和游家是世代豪门,曾如此描述:“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直到唐代,青楼才逐渐演变为指代风月场所,这个词的使用也开始变得更加广泛。
与“妓院”或“窑子”不同,青楼往往带有更多的风雅气息,无论是从字面还是实际功能上,都显得更加精致高雅。
青楼的环境大多雅致、设计独特,带有浓厚的社交和娱乐属性。
许多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以及商贾都会在这里宴请宾客,甚至一些重大礼仪活动也会邀请名妓前来助兴。
由此可见,青楼作为一个社交场所,是获取情报的理想地点,难怪很多剧集和小说会把它设定为间谍活动的中心。
然而,若真要在古代的青楼内安排间谍,秘密活动却并不那么简单。
自唐朝起,官妓制度便开始实施,朝廷会直接管理和经营青楼,这些青楼被称为“教坊”。
教坊中的女子经过专业培训,才可以正式营业,并且管理相当严格。
青楼的经营需注册并遵循一系列规定,而其中的女子也根据等级的不同分为不同层次。
青楼的管理者称为“老鸨”,一般是年纪较大的妓女,她们通过丰富的经验来管理青楼日常事务,并负责培训新入行的女子。
此外,青楼内并非所有女子都必须卖身,像“清倌人”这样的女子,只卖艺不卖身,她们凭借出色的才艺维持生计。
无论是官方的教坊还是民间的青楼,女子们都要学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多项才艺。
因为自从唐代科举制度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士人、读书人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他们不仅要求青楼女子具备美貌,还希望她们才艺出众,能成为自己身边的红颜知己。
在这个时期,青楼女子的身份逐渐从单纯的妓女转变为一种地位和象征,她们的才学成为了文人风流的象征。
尤其是中晚唐时期,文人对青楼女子的青睐加深,诗词、歌赋的创作也因此兴盛。
例如,大诗人白居易就曾为某位青楼女子创作过诗歌,其中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样的描写。
变革中的青楼女子
尽管青楼女子有时被社会低估,但那些有才华的女子,常常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名士的座上宾。
唐代的薛涛便是其中的典型。
薛涛从小聪慧,八岁便能与父亲对诗,并且自创了“薛涛笺”,其才艺得到了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大诗人的认可。
此外,像李清照这样的宋朝才女,亦曾通过诗词抒发自己心中的忧国之情。而柳如是在明末清初所展现的坚韧不屈的精神,也在那段动荡历史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青楼与社会背景
至于青楼的起源,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宰相管仲可能是青楼行业的缔造者。
《战国策》记载,管仲曾开设“女闾”,也就是后来的妓院。
虽然管仲是否真为青楼的创立者仍有争议,但自明清以来,青楼等风月场所却常常奉管仲的牌位祈求保佑。
尽管青楼在某些历史背景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色彩,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对古代女性的压迫与伤害。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的影响下,青楼女子似乎成了某种美丽、才情并存的符号,令人向往。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种“向下的自由”究竟算不算真正的自由?
我们可以欣赏那些才女们的诗词,探讨青楼背后的文化含义,但更要记住,这些光鲜背后常常隐藏着难以言说的牺牲与代价。
同时,虽然我们喜欢电视剧中扮演青楼女子的艺人,依然不能忘记《姐姐妹妹站起来》背后传达的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刘艳萍.中晚唐冶游狎妓之风与艳诗创作[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07-113.
谭奇.钩沉中国古代文化产业之青楼[J].汉字文化,2017,(05):70-71.
赵静静.论唐代官妓生活[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2):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