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乌鲁木齐四场演唱会刚官宣就秒空,再看那英杨坤现状,这对比也太扎心了!
7月23日票务平台刚放票,5分钟内四场全售罄,评论区全是“手速慢了”“求加场”的哀嚎。有老粉晒出2004年《冲动的惩罚》磁带,配文“从卡带听到现场,等了20年”,这才是真正的国民度吧。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当年那些“专业歌手”批判刀郎“不高级”的时候,大概没想到,19年后他靠《山歌寥哉》再度封神,而自己却成了网友口中的“时代眼泪”。
就说杨坤吧,前阵子被网红恶搞“无所谓”手势,气得连发三条视频怼人,结果评论区一半在刷“哥你先出新歌啊”。想想也是,除了《无所谓》《空城》,这几年他有啥能打的作品?倒是“32场演唱会”的梗被玩到现在,烟嗓是有辨识度,但老吃老本真不行。
观众用脚投票,从来都很诚实。
那英更唏嘘,上个月官方歌迷会突然解散,超话里老粉扒出她社交账号删光了近五年动态,像躲债似的。前阵子杭州演唱会,后排观众中途离场的视频刷爆抖音,有人调侃“《默》都救不了上座率”。当年说刀郎“不具备审美”的底气,现在看来有点站不住脚了。
其实乐坛从来不缺昙花一现的流量,缺的是沉下心做作品的人。刀郎被批时躲回新疆写歌,《山歌寥哉》里每首歌都藏着文化密码,连香港《大公报》都评他“唱出老中青共鸣”;反观有些人,忙着综艺耍宝、评委席上指点江山,把舞台当秀场,观众怎么可能买账?
实力决定高度,人品决定长度。
现在最担心的是刀郎身体,54岁的人了,上个月临沂演唱会连唱3小时,返场时满头大汗还笑着说“再唱一首”。这次乌鲁木齐四场连开,粉丝群里都在呼吁“少唱两首,多休息”,毕竟听他的歌,还想再听二十年呢。
54岁的人了,真怕他扛不住。
你说这乐坛的“胜负”,到底是评委说了算,还是观众说了算?评论区聊聊,顺便给刀郎留句祝福呗。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