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无疑是暑期档最受瞩目的影片,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胜利。
这样的成绩,既令人惊讶,又在情理之中。在同档期上映的影片中,除了姜文执导的《你行!你上!》,以及悬疑感十足的《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外,几乎所有人都预料到《长安的荔枝》会脱颖而出。然而,尽管其类型并不属于大荧幕上最热门的范畴,且阵容虽然堪称全明星,但在如今的电影圈,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已是值得一提的优势。
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并非名导执导,也非顶流明星出演,而是大鹏亲自操刀,担任编剧、导演并且亲自出演。从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现状来看,这种电影类型极为稀缺。他了解观众的需求,精准把握当下的时代情绪。或许从某些专业人士的眼光来看,这是一部“投机取巧”的作品,但电影,归根结底是给观众看的,受众才是最重要的。
小人物大鹏,这一次通过这部影片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他。
在剧版的失败中,改编的取舍无疑是关键原因之一。剧版中,导演对马伯庸的原作进行了大幅度魔改,不仅引入了原著中并未出现的新人物,还删去了原作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更严重的是,剧版将杜甫这一大家熟知的历史人物,描绘成了一个酒蒙子形象,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雷区。
相比之下,大鹏的电影改编则显得更加精妙。他知道观众对每个角色的期待,且巧妙保留了那些核心的部分。比如,剧版删去了李善德的精神支柱李夫人,而在电影版中,他不仅保留了这个角色,还赋予她一个更具辨识度的名字——郑玉婷,由杨幂来演绎。这种选择无疑是对女性角色在当下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的尊重和呼应。
杜甫这一角色在剧版由朱亚文饰演,虽然演员挑选得当,但形象未能让人认同。大鹏的电影则巧妙地将杜甫与韩洄合二为一,使得人物更加丰满立体。这个杜甫,既懂得官场生存的手段,又保持了一份内心的纯净。特别是在得知李善德运送荔枝后,他不仅为其理清了关系,还为李善德提供了情绪上的支撑。将角色重塑的这一步骤,显然避免了剧版中的失误。
此外,原作中一些与李善德关系疏远的朋友,在电影版中都被改编为他的得力助手,使得李善德的成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避免了人物形象的单一与英雄化。
大鹏的电影成功的秘诀,就是深知观众的需求,并且在每一次创作中都尊重观众,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去呈现作品。
在当下影视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演员因为尝试塑造小人物而翻车。雷佳音在剧版《长安的荔枝》中,尽管最初塑造的李善德让人有了共鸣,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他身上逐渐展现出的官味使得人物脱离了原本的小人物感。徐峥同样在演绎类似角色时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他的明星光环让人对他的“小人物”形象产生了认知上的割裂。
大鹏作为“屌丝男士”的代表,无疑是典型的小人物逆袭。他凭借《煎饼侠》《缝纫机乐队》等作品,从网络红人到转型导演,逐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尽管他的作品一直遭遇业内人士的质疑,但正是这些作品中的“草根”情怀,拉近了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大鹏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的演绎、创作,充满了努力和热血的气息。
当大鹏在电影中诠释李善德时,他身上展现出的真实感,使得人物形象没有“翻车”的风险。大鹏来自普通人群,他的作品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因为他从不忘记自己的初衷。虽然许多人在成名后忘本,但大鹏仍旧保持着那份接地气的初心,这使得他更能打动普通观众。
从草根逆袭到名导崭露头角,大鹏的电影是他自己从生活中汲取的养分,也是他对观众深刻理解的体现。虽然业内有些人看不上他,但他凭借真诚的创作态度、对观众的尊重,拍出了许多人心中“有温度”的作品。
大鹏在面对众多高投入、高预算的商业大片时,始终没有迷失自己。他明白,电影不是为了取悦某些专业评审,而是要抓住普通观众的心。如今,在电影市场上,像大鹏这样的导演屈指可数,能够精准抓住时代情绪,拍出有温度、有人味的作品更是难能可贵。
大鹏没有将自己视作高高在上的电影大师,而是始终把观众视作自己创作的核心。坚守这种初心,谁能不为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