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如果不是看了那场电影,这辈子都不太可能用“演技封神”来夸杨幂。
但她确实演明白了。30秒,一滴泪,没滤镜、没台词、没背景音乐的铺垫,全场鸦雀无声,你只能听到自己咽口水的声音。
她不是在演戏,她就是那个站在门口等丈夫回来、怕他回不来,又怕他真的回来的女人。
但就这么一场哭戏,刚把她推回观众的认知前排, 转头热搜却挂着李雪琴演杨贵妃?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热搜疯了吧?这片是杨幂救的,凭啥李雪琴来沾光?
大鹏你是真会整活,但别拿主角当背景板玩
事情的起因其实不复杂。
大鹏接受采访,说本来《长安的荔枝》里那个“杨贵妃”角色, “我想让李雪琴来演”。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整个人跟被一口凉水泼醒了:你说这话是脑子进枣核了还是怎么着?
就算你想蹭点话题,也得分场合、看时机吧?现在是杨幂靠演技翻身的时候,你这一句“本来想让李雪琴演”,直接把焦点从“谁演得好”转到“谁差点演”。
而且你这个贵妃在电影里啥戏?一只手,一句旁白。结果到李雪琴这儿,居然给“拟人化”了,搞设计图、拉人设、分析圆脸美学。
你真是导演还是段子手?电影封神了,你给谁颁“最佳没出场演员”呢?
有时候就挺想问一句:你到底是想拍电影,还是想搞饭圈那一套? 杨幂这么多年第一次让人闭嘴夸她不是靠营销,你倒好,非得给她找个流量对手玩热搜PK。
李雪琴这回,没主动抢,但也没拒绝收
咱实话实说,李雪琴这次真不算坏。
大鹏抛这话出来,网上一片“她怎么能演贵妃”的争议,她第一时间出来发话,说自己配不上,说网友别当真,说大鹏开玩笑。
这态度没毛病,是个明白人。
但问题来了, 你说话虽谦虚,团队动作不慢啊:设计图放出来、热搜挂上去、关键词“李雪琴+杨贵妃”直接走全平台推荐。
嘴上说别当真,手上操作挺当真的。
说到底,不是说李雪琴不能红,也不是说她不能接戏。 但问题是,这场仗不是她打的,掌声也不该她收。
杨幂这边刚从演技泥潭里爬出来,脚还沾着水呢,你这边直接递了个王冠给自己戴上,说“我差点演了她的角色”。
你说她冤不冤?
杨幂这场仗,没人给她铺路,是她自己磕出来的
之前有很多粉丝说,以前还挺烦她那种台词拖腔、演啥都一副“你惹我试试”的脸。
但得承认,这几年她是真开始用力了。
先是《酱园弄》,演一个命运跌落到底的女记者,不抢风头、不卖惨、不用哭腔,就是把那种“明知要输还得说出口”的勇气演得钝而有力。
这次《长安的荔枝》,她连主角都不是,就客串个妻子,连造型都惨得不行,穿麻布衣服、满脸疲惫,那滴眼泪是真的从心底挤出来的,不是技术活,是代入感。
你知道啥叫演员吗?就是那种哪怕镜头只有三十秒,也能把你从电影院拽回到唐朝厨房灶台边的那种人。
她演的不是美,是痛,是怕,是那个年代最普通女人的缩影。
结果这种用心, 在热搜上排不过一句“李雪琴差点演贵妃”?
说句糙的: 这不是热度,是抢劫。
观众也有锅,热搜上瘾,演技当背景
话也得说回来, 不是平台不公平,是观众太好带节奏。
大家现在点开短视频、看个标题就下判断,谁营销强谁赢,谁段子多谁上位。
《长安的荔枝》能到9.6分,是观众的好评堆起来的,不是“谁差点演过”能拿走的。
但你看看现在全平台剪辑,全都在说“李雪琴多适合演贵妃”,“大鹏慧眼识珠”,“东北圆脸能打破审美偏见”……
啊这?演都没演,你就给她赋予文化意义了?那杨幂是不是该去演春晚小品,好让你们把“美女也能演喜剧”这个标题挂热搜?
这圈子真就这样, 你演得好不如你“差点演过”来得话题多。
这回杨幂没靠流量,也别被流量埋了
很多人对杨幂的偏见,是她之前太靠流量,哪怕演技好也不信她真行。
这回《长安的荔枝》是少数几个让人闭嘴的时刻。
她没抢镜头,没炒人设,没故意造梗,就是安安静静做了点演员该做的事。也正因为这样,才更让人动容。
但如果以后这圈子流行的不是“你演了啥”,而是“你差点演了啥”,那你说还有几个像杨幂这样想踏实演戏的人,撑得住?
这回她赢了,但赢得憋屈。
所以你问杨幂有没有被李雪琴沾了光?我只能说: 沾了,还沾得名正言顺,网友还给她鼓掌了。
但这锅,杨幂不能背。
真要背,应该是 我们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者。
杨幂那滴泪不是给谁看的,是给自己争口气的。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你得尊重她这回真演了。至于李雪琴,下一部真演杨贵妃我们再聊,别靠“差点”当人设混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