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平的《血色系列三部曲》——《血色残阳》《血色迷雾》《血色恋情》在导演张汉杰强势而霸道的掌控下,最终沦为笑柄。王阳在这段时光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依然没能逃过《血色恋情》中的血腥劫难。
王阳的人设崩塌,丝毫不冤枉,正如那句俗语所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010年,孙菲菲在拍摄《血色恋情》期间,由于与导演张汉杰在多个方面的意见分歧,两人发生了激烈冲突,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暴力报复。张汉杰指使自己当时担任副导演的外甥杨兆华对孙菲菲展开攻击。杨兆华当众对孙菲菲吐口水,随即动手拳打脚踢,场面混乱。而现场的制片姚远,不仅没有制止暴力,反而参与其中。孙菲菲的助理试图报警求助,却被三名壮汉扑倒,手机被抢,甚至被用军大衣蒙头压制,完全无法反抗。
事件发生时,王阳还未成名,而导演张汉杰在剧组中掌握了绝对的权力。事后,剧组曾因暴力事件停工,王阳等演员也曾私下抱怨导演,但在2010年的采访中,王阳却违心地选择了为导演张汉杰辩护,这不仅是为了避免得罪娱乐圈的权威人士,更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公众面前“和谐合作”的形象。
然而,暴力事件的后续处理让人深感失望。全剧组无人敢为孙菲菲作证,警方的调查处理也极为草率,对暴力实施者杨兆华的惩罚不过是行政拘留七天,并罚款200元,这不仅反映了行业对暴力的纵容,也让人深感社会对弱者的冷漠与不公。
王阳之所以沉默,是出于对自己利益的权衡。在孙菲菲遭遇暴力的事件中,他选择了保全自己,避免因言辞不当而陷入更深的麻烦。他在私下曾向孙菲菲诉苦,表示自己也在剧组遭遇过不公对待,但在公开场合,却依旧维护导演的做法,这揭示了他“私下同情受害者,公开讨好施害者”的双重标准。
时光流转至2023年,孙菲菲再次因为李玟事件公开控诉自己2010年遭遇导演张汉杰策划的殴打。网友们迅速翻出了王阳当年那段引发争议的采访,他当时称“导演人很好,不可能因为意见不合就动手打演员”,这一番言论立刻被批评为“变相为施暴者辩护”,而这一切也让王阳的形象遭遇了严重冲击。
2023年,正值王阳事业的巅峰时刻,凭借《追风者》获得白玉兰奖提名,多个主演剧集待播,商业价值急剧上升。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王阳选择主动联系与自己已经十多年没有交流的孙菲菲,恳求她为自己澄清“自己并不在场”。孙菲菲在接受王阳的请求后发布了留言,澄清自己不在场,但此举却被部分网友质疑为“蹭王阳流量”。直到2025年,她才整理旧资料时,发现了王阳2010年采访的完整内容,意识到当年他不仅背后默许了导演的暴力行为,甚至还公开为施暴者辩解,她深感自己被利用:“我倒下了,世界就变了吗?”
孙菲菲强调,王阳在向她求助时,完全关注的是自己被骂,而从未为自己在2010年公开为导演辩护的行为道歉。这种赤裸裸的精致利己主义,彻底让她感到失望,并决定揭开这段真相,以自证清白。
回顾那段往事,孙菲菲与导演张汉杰发生矛盾时,曾处于一个权力极为不对等的环境。导演掌控着剧组的选角权、资源分配权,而身为新人演员的她,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在这样的环境下,王阳的迟疑表态与立场摇摆,实际上是处于弱势方在权力链条中的妥协。导演的霸权与演员的无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暴力与沉默也是这一切的必然结果。
孙菲菲为维权奋斗了整整13年,却只能换来一个施暴者杨兆华的轻微处罚(拘留十日,罚款200元),而导演张汉杰则依旧逍遥法外。这一切的集体失声,让旁观者更加选择沉默,也加剧了受害者的孤立无援。
王阳的“迟到发声”本质上是娱乐圈生态的一个缩影:2010年时,身为新人演员的王阳在强权面前选择“站队权势”;而到了2023年,他为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启动危机公关;而在2025年,当真相揭露时,他不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连袖手旁观都做不到。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关于个人道德选择的讨论,更暴露了娱乐行业内系统性对霸凌的包庇以及维权机制的溃败。在孙菲菲和导演张汉杰的事件中,没有任何人是完全无辜的。在雪崩到来时,的确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