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看过她的演出,我一辈子也不太会用“演技封神”来形容杨幂。
然而,她确实做到了。30秒、仅一滴眼泪,不靠滤镜、台词、甚至没有音乐的渲染。全场鸦雀无声,唯一能听见的,是你自己吞咽口水的声音。
她不是在表演,而是在成为那个站在门口,等待丈夫归来,既害怕他永远不回来,又害怕他真的回来的女人。
然而,就在这一场堪称震撼的哭戏刚把她重新推到观众的视野里,热搜上却开始挂起了“李雪琴演杨贵妃”?
我那时的第一反应是:热搜疯了吧?这部片子是杨幂用她的演技拯救的,为什么李雪琴要借光?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
大鹏在采访中说,本来《长安的荔枝》里的“杨贵妃”角色,他原本是想让李雪琴来演。
看到这一句话,我整个人都像被一盆冷水泼醒了:你这是脑袋被门夹了还是怎么的?
就算你想蹭个热度,至少也要有点分寸,选择合适的时机。现在是杨幂凭借演技翻身的时刻,你这句话说出来,直接把焦点从“谁演得好”转移到“谁差点演”。
而且那个贵妃在电影里究竟有多少戏份?一只手、一句旁白。结果李雪琴一上,竟然为她“拟人化”,做设计图、拉人设、分析圆脸美学。
你真是导演还是搞笑段子手?电影成名了,你想给谁颁发“最佳没出场演员”奖?
有时我真想问一句:你到底想拍电影,还是想玩饭圈那一套?杨幂这几年来第一次让人真正闭嘴夸她,不靠营销,而是靠演技。你倒好,非得给她找个流量对手,带着热搜PK。
实话实说,李雪琴这次并不是坏事。
当大鹏抛出那句话,网络上瞬间充斥着“她怎么能演贵妃”的争议,她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自己不配,劝网友不要当真,说大鹏只是开玩笑。
这态度没问题,确实是个明智的回应。
但问题是,嘴上说“别当真”,可团队的动作却没那么含糊:设计图一放出来,热搜直接挂上,“李雪琴 杨贵妃”成了全平台推荐的关键词。
嘴上说不当真,手上操作却很当真。
最终的问题并不是李雪琴不能红,也不是她不能接戏。而是这场戏本不该由她来打,掌声不应是她的。
杨幂刚刚从演技的困境中爬出来,脚还没干透呢,你却突然把“贵妃”的王冠递给自己,说“我差点演了她的角色”。
她冤不冤?
其实,之前有很多粉丝抱怨过她的台词拖腔,觉得她总是一副“你惹我试试”的表情。但不得不承认,近年来她确实用心了不少。
从《酱园弄》开始,她演一个命运跌入谷底的女记者,既不抢风头,也不刻意卖惨。她没有哭腔,演绎的是那种“明知会失败,但还是必须说出口”的无奈勇气,恰到好处。
在《长安的荔枝》中,她虽然只是客串了个妻子,甚至造型都十分朴素,穿麻布衣服,满脸疲惫。但那一滴眼泪,是真心流出的,不是演技的技巧,而是深深的代入感。
你知道什么叫演员吗?就是那种,哪怕镜头只有30秒,也能让你仿佛穿越回唐朝的厨房,感同身受。
她演的不是美,而是痛、是害怕,是那个时代最普通女人的身影。
而这样一份真心的表演,却在热搜上被“李雪琴差点演贵妃”给压住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不是热度,这是抢劫。
回过头来,并不是平台不公平,而是观众实在太容易被带节奏了。
现在大家随便点开短视频,随便看个标题就开始下结论,谁营销更有力度,谁就能成为赢家;谁的段子更多,谁就能更快蹿红。
《长安的荔枝》能有9.6的评分,完全是观众的真心好评堆起来的,而不是谁“差点演过”能收获的。
但你看看现在,各个平台上剪辑出来的内容,所有话题都围绕着“李雪琴多适合演贵妃”,“大鹏慧眼识珠”,“东北圆脸能打破审美偏见”……
这是什么?她根本没演过,你就开始为她赋予文化意义了?那杨幂是不是也应该去演春晚的小品,然后让大家挂上“美女也能演喜剧”这样的标题?
这个圈子真是这样,演得好不如“差点演过”来得话题更热。
很多人对杨幂的偏见,源自于她曾经太依赖流量,哪怕她演技好,也很难让大家真心相信她能行。
但《长安的荔枝》是为数不多的几部,让人真正闭嘴并服气的作品。
她没有抢镜头,没有炒人设,没刻意制造话题,就是安静地做了演员该做的事。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更让人感动。
但如果未来,这个圈子流行的不是“你演了什么”,而是“你差点演了什么”,那么你说,还有多少像杨幂这样真正想安安心心演戏的人,能承受得住?
这一次,她赢了,但也赢得很憋屈。
所以你问杨幂有没有被李雪琴沾了光?我只能说:沾了,而且是光明正大,网友还为她鼓掌。
但这锅,杨幂不能背。
如果非要背,那应该是我们这些看热闹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