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十公里桃花坞》刚刚开播的时候,很多观众可能没有想到这一档社交观察类综艺能够走到第五季。毕竟,这种类型的节目本身就处于市场竞争的边缘,加之如果任由某些明星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做出不当行为,舆论的放大效应更是无可避免。
而且,桃花坞的模式似乎已经到了饱和的状态,创新的空间相当狭窄。第五季的桃花坞与之前几季相比,变化显而易见,新一届的“坞民”基本上未能展现出新鲜的业态,可以说全靠老一代参与者的带动。令人担忧的是,新进的成员创造力不足,活动的策划同样都是节目组在主导。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桃花坞的活动内容大大缩水,以往大家参与活动时都严格遵循“NO PUSH”的原则,但如今几乎每一个人都被动参与,这里的活动内容变得像是对其他综艺的简单模仿,虽然偶尔能制造笑点,却逐渐失去了节目独有的精神内核。
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下,不禁让人思考《五十公里桃花坞》是否真的能够继续制作下一季。快到第五季结束时,节目组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场面布置得相当精美,还运用了前五季的一些经典元素。汪苏泷在看到这一切之后,忍不住感慨道:“这似乎带着道别的味道。”
从表面上来看,如果节目组只是想举办一次演唱会,那么理应聚焦这一季的亮点。然而,他们却将前五季的元素进行了结合,这种做法确实让人唏嘘,仿佛是在和观众告别。而随着这一季的播出,不少观众也开始对节目发出悲观的声音,似乎连导演也难以支撑下去。
早年的桃花坞,成员们总是在一个地方聚集,老坞民与新坞民之间交流较少,但这一季却显得格外散漫。许多人只是匆匆而过,老一辈的参与者也没能常驻,仿佛桃花坞成了一个临时的旅社,完全没有了家的温馨感。尽管大家脸上挂着笑容,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愈发明显,过去那种纯粹的友谊恐怕难以再现。
那么,难道《五十公里桃花坞》真的不会有第六季吗?我认为还是有希望的。即便节目饱受诟病,其热度依旧存在。更何况,这个综艺无疑是一个“孵化器”,很多参与者在节目中都获得了成名的机会。
像孟子义,刚加入节目时她还是圈内的小配角,而现在已然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大女主。此外,王鹤棣、周杰和王传君等人也在节目后迎来了事业的巅峰。而汪苏泷、李雪琴、徐志胜和李嘉琦组成的“650”更是成为了桃花坞的一张名片。仁科则被视为桃花坞的灵魂人物,如今提到他,大家立刻会想到他在节目录制时的表现,而不只是他的乐队。
尽管这一季缺少了一些经典瞬间,汪峰的表现却依旧让人印象深刻。在桃花坞这个舞台上,明星们可以暂时放下原有的形象,而观众也能够更加真实地看到他们的性格。与其他综艺相比,这里确实能够带来更多放松和自在的感受。
不过,如果真的有下一季,我建议节目组在“桃花币”的价值体系上多下功夫,可以加强坞民与周围村民之间的互动,让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创造收益,只要遵循法律法规,这样一来,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大大提升。
目前,桃花币仅限于桃花坞内部流通,节目结束后几乎没有存在的价值,这样就导致一些坞民的积极性降低,甚至在节目接近尾声时出现了报复性消费现象,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你认为《五十公里桃花坞》还有机会迎来第六季吗?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本文由浑水默娱原创,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顺便关注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