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章改写成如下:
从陕西清涧县的乡村来的崔苗,怀着音乐梦想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然而,120万的花费和一场淘汰引发了有关选秀节目公平性的激烈讨论。
崔苗生于1986年,出生在陕西榆林清涧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家中八口人,靠种地为生,生活艰辛。作为家里的第四个孩子,她在早年间帮助家人放牛、割麦子,风雨无阻。
尽管家境贫困,崔苗对唱歌的热爱从未减少。在田间地头,她会哼唱《信天游》,她的嗓音高亢有力,村里的人们常常夸她是个天生的歌手。然而,当地学校没有音乐课程,经济困难也未能为她提供专业的训练。
在13岁那年,父母为了她的梦想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头老黄牛,凑钱让她去清涧折家坪艺校学习秦腔。她在艺校努力学习,学习发声和台步,但因为身材矮小和普通的长相,她被安排演绎丑角和媒婆等配角。然而,她对每个角色都非常认真,却始终觉得自己的舞台应该更加辉煌。
毕业后,崔苗加入了清涧县文工团,演出一些小节目,生活拮据。2002年,18岁的她决定前往西安闯荡,揣着200块钱,坐绿皮火车前往省城。起初她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月薪150元,住在地下室,省吃俭用只为了学习唱歌。后来,她在一家文化饭庄成为驻唱歌手,演唱陕北民歌,因其独特的嗓音吸引了许多回头客,月薪上涨到了2000多元。
2005年,她参加了西安电视台的《开心就好》比赛,凭借一首民歌赢得了特等奖,评委称赞她的嗓音有独特的风味,非常适合演唱民歌。这次经历让她第一次萌生了登上更大舞台的想法。听说《星光大道》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平台,她开始憧憬那个耀眼的舞台。
她四处打听报名的方式,攒钱录制节目带,甚至借了去北京的火车票和500元钱,但因为找不到报名处而一无所获。2008年,她被骗子骗走8万元,希望能购买上节目的机会,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然而,她没有放弃,找到了音乐老师杨步安,系统学习了声乐技巧,使她的嗓音更加有力量。
2009年,榆林市文工团的张胜宝听她演唱了一首《东方红》,认为她有潜力,并帮助她联系了节目组。崔苗终于收到了回信,带着一盘精心录制的节目带,开始了她的北京之旅。
2009年7月21日,崔苗登上了《星光大道》周赛的舞台,穿着陕北红棉袄,演唱了一首《东方红》。她的嗓音充满了黄土高原的朴实和感染力,评委们频频点头,她顺利地赢得了周冠军。亲友团中的57人从清涧赶来,挥舞着灯牌为她加油。在月赛中,尽管发高烧39度,她依然坚持上台并赢得了月冠军。清涧县政府看到了宣传家乡的机会,拨款5万元支持她,并要求她在舞台上推广家乡的特产红枣和石板。她理解了要求,在节目中频繁提及家乡的特产。随着比赛的深入,节目组的要求变得更高,选手们不仅要唱得好,还要准备舞美、道具和服装,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崔苗聘请了专业团队,编排了陕北秧歌,并设计了仿窑洞的布景,服装也从红棉袄升级到了刺绣长裙。第一次上台就花了20万元,亲友团的路费和住宿费用了一半,化妆、道具和团队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后续几次比赛的成本更高,有时高达40万元。她回到清涧,联系县政府和企业赞助,筹到了80万元,剩下的40万元通过借贷解决,借款人包括亲朋好友和银行。在季赛前夕,母亲因病去世,家人为了不让她分心,瞒着她直到下葬才告知。她赶回村里,悲痛欲绝,然后回到北京继续排练,嗓音几乎丧失了声音。
2009年12月6日,崔苗在10强赛中表演了一系列民歌串烧,加入了唢呐和秧歌,表现卖力,然而止步于前八。在离场时,她情绪激动,公开表示为了比赛花了120万元,还欠下40万元的债务,质疑节目的真实性。她指出,为了获得比赛的机会,她寄出了200多封自荐信,选手需要自费进行舞美,审核过程不透明,评委的打分也存在潜规则。这番言论激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响。网友们分成两派:一派同情她,认为节目组“挂羊头卖狗肉”,草根逆袭的平台名不符实;另一派则批评她用钱来赢得名气,认为她不应该抱怨比赛的结果。
节目组对此作出回应,称已经补贴了部分费用,比赛公平。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