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线上舞台初试锋芒的机会中,“中年姐姐”小雪用她平实而真实的故事打动了观众,特别是关于婚姻与家庭的叙述引发强烈共鸣。这位40岁的北京脱口秀女演员,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以下简称《脱友2》)中自我介绍时幽默道:“我正是一个中不溜的人,正处在一个中不溜的年纪,过着中不溜的生活。”在第二轮比赛中,她以295票的傲人成绩,毫无悬念地成为这一阶段的最高分,成功晋级。
小雪在此之前沉浸于线下演出,拥有自己的专场《一地鸡毛》。首次踏上线上舞台,她以贴近生活的亲切叙述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在从第一期几乎被淘汰的逆境中奋起直追,从与孩子们的琐事讲述中炸场,展现出她所信奉的生活哲学——真实的力量通常藏身于那些平凡却又真实的细节里。
线上与线下:两种演出的智慧
对于为何从只专注于线下演出而参加线上节目,小雪半开玩笑地回答:“节目组邀请我呀”。这句调侃透显出线下脱口秀演员面临的现实压力。“我希望通过线上节目为我的线下演出吸引些观众。”她坦言,很多优秀的线下脱口秀演员常常面临“有好的内容却难以售票”的困扰。小雪回忆起一次在山西的演出,脱口秀俱乐部老板的朋友圈中提到:“虽然节目内容不错,但就是卖不动票”,深深刺痛了她。
身为拥有线下专场的演员,小雪对小众市场的挑战十分清楚。“认识你的观众并不多,这让卖票变得棘手。”她直言,线上节目犹如放大器,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她的好内容。初次参与线上脱口秀的她半开玩笑说:“如果再不趁年轻,我就要被归类为夕阳红了。”
真正站上线上舞台后,小雪才深刻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线上与线下的演出,无论是观众的反应还是演员的心境,都是截然不同的。她以个人专场《一地鸡毛》为例,线下演出如同邻里闲聊,观众在轻松愉悦中感受生活的力量。然而,线上舞台则完全不同:每位演员仅有几分钟的时间,需要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连接,或让他们哈哈大笑,或触动他们的心灵。
小雪坦言,线上舞台的形式让她感受到更广的挑战——在第一期的表演中,她温柔叙述婚姻生活的小故事,几乎就此被淘汰。这让她更加意识到线上线下的差异:“线下的灯光只照着舞台,观众完全沉浸在你的表演中,而线上的舞台却五光十色,观众既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还要关注屏幕上的师傅导师的反应,自然容易分心。”更重要的是,在线下表演,演员能通过与前排观众的互动来调节气氛,而在线上,导演则时刻提醒她专注于远处镜头,避免盯紧前面的观众。
二者在观众内容接受度上的差异同样显著。小雪自称为“中不溜的中年姐姐”,她直言:“不再有山山大爷白发苍苍的鲜明标签,而自己与年轻人的活力相比,的确差了不少。我的婚姻没有家暴,生活也没有极端的痛苦,和很多普通人一样。”线下的观众能被她的娓娓道来吸引,感受到平凡生活的美好,但在快节奏的线上节目中,则期待更直接的观点表达,使得她这种家长里短的表达方式有些“冷场”。
弘扬家长里短
在节目录制之前,小雪被同行多次劝诫,不要一开始就讲婚姻、家庭和孩子,因为年轻观众可能难以产生代入感,极有可能被淘汰。她内心深知,脱口秀比赛的“潜规则”是:一旦谈到孩子,几乎就意味着被淘汰。即便节目组也对年轻的观众能否接受小雪讲的内容感到担忧,因此在开拍前特意安排她参与“快乐共暖”的巡演,以便让她提前适应。
与其他巡演中的演员相比,小雪是个完全没有线上节目经验的“新人”。而参加巡演的观众,基本上是受线上脱口秀吸引而来的年轻人。小雪观察到,其他演员的表演都很激烈,而轮到她上场时,刚开始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一个已婚的中年姐姐”,立刻让全场气氛降到冰点。
她并不否认自己能够讲述许多精彩纷呈的故事,但她坚持认为:“首先得让观众了解你是谁,能接受现在的你,才会接纳过去的你,甚至是未来的你。”她希望通过当下的自我来开场,虽然开始时喜欢她的观众不多,但至少能精准地找到志同道合的受众。
小雪明确认为,好段子与线上节目是相辅相成的。在《脱友2》的第一赛段中,她勇敢地讲述婚姻,而在第二赛段继续谈论孩子,“第二个赛段之所以继续讲孩子,是因为这是对我之前身份和状态的延续,讲完婚姻后顺理成章就是孩子。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转移话题,反倒显得不合适。”谁知,她的坚持却迎来了意外的回馈——她的段子火爆,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以295票高分直接晋级。小雪对这样的结果惊喜不已,回忆起演出结束后,同事们描述观众反应:“雪姐,你知道吗?从侧面看观众席,就像‘山洪’涌来!”
许多主攻线下的脱口秀演员都担心线上表演的段子在未来无法在线下使用,但小雪对此持开放态度:“人生不能啥都要。”她认为,线上节目能够有效地推广脱口秀演员,作为演员应该在节目中展现真实的内容,而如果只是展示“中不溜”的段子,那就失去了诚意。她仔细算过一笔账:一个优质的段子在线下演出最多也就观看几十人,而线上一开播,至少能触及到几万人,哪怕其中只有100个观众喜欢,这也等于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寻找到了支持者。小雪认为,“好段子与线上节目相辅相成”,正如她的专场《一地鸡毛》,想告诉大家:即使生活有些乱糟糟,但不能失去自我。
以平凡之姿面对人生
小雪的脱口秀旅程始于意外。十多年前,在一次单位团建中,同事戏谑她是“台上的脱口秀演员的真同事”,她开始对脱口秀产生了兴趣。后来,俱乐部因缺少女演员,临时拉她上台。初试身手时,她讲述的内容非常浅薄,但由于当时缺乏女演员,观众对她充满宽容与支持,让她在父亲“无论做什么都不行”的言语中找到了自信,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我也可以站上这个舞台。”
不久后,小雪获得了去天津表演的机会。出行前,她信心满满,请来了所有的亲戚朋友。然而,演出当天冷场得如同冰封,回程高铁上,她流泪不止,听着《安和桥北》流下的泪水更是难以抑制。父亲的话再次回荡在耳边。然而,她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持在开放麦台上锻炼,“过了一场好又一场坏,就这样磨出来的。”支撑她不断向前的是妈妈的无条件支持。从小到大,父亲常常对她的能力表示否定,而母亲则始终鼓励她:“没事,继续努力。”小雪从过去的无奈和不自信,成长到如今认可自己的“中不溜”,这一路上,都是母亲的善意陪伴。
这位“中不溜”的中年姐姐在节目中展示了,一个人无需追求极致的标签,接纳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勇气。母亲的支持使小雪能够坦然面对自我平凡,并勇敢直视自己的闪光点:“如今回首,我觉得自己在中不溜的年纪,过着中不溜的生活,完全没什么不好。”在接下来的第三赛段中,小雪打算探讨“女性代际托举”的话题,延续与回顾她在第一赛段的内容:“就像第一赛段我提到的,社会期待女性坚韧,但这种坚韧的力量,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她提及,话题的选择也受到母亲的影响:“她曾经托举我,现在我又在托举我的两个女儿,希望未来她们也能成长为‘小巨人’。”
这种源于生活的洞察力,正是小雪脱口秀的核心。本着这样的信念,无论是她的线下专场《一地鸡毛》,还是线上舞台的表现,那些看似平淡琐碎的家长里短,却蕴含着无与伦比的力量。时至今日,《脱友2》仍在热播,并让这位“中不溜”姐姐成为更多人接纳自我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