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已年逾78岁的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终于穿上了她心心念念了近半个世纪的婚纱,和她那位深情等待了52年的初恋——80岁的李开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对于张茂渊而言,这场终于在暮年举行的婚礼,早已成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刻。她曾经在许多场合坦言过,如果能在80岁时结婚,她也不介意。然而,直到此刻,这个迟来的婚礼才真正成为现实。
张茂渊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情感的波折与不甘。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女,到经历岁月沧桑的老妪,张茂渊的爱情始终没有改变。她的初恋,李开第,原本是她生命中的唯一,而在她的知己、亦是李开第妻子的夏毓智去世后,张茂渊终于迎来了自己这一生唯一的婚礼。
她常说:“不是我不愿再等,而是害怕时间不再等待我。”而李开第则深情回应:“虽然岁月已远,但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最终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当远在大洋彼岸的张爱玲得知这一消息时,泪水盈眶,激动万分。她始终记得姑姑曾说过自己会结婚的,那怕到了80岁,也不会放弃,最终,姑姑做到了。
张茂渊的一生,虽然出身显赫,但并不如人所想的那样顺遂。她的家族背景,既充满荣耀,也充满了争议。作为清朝重臣张佩纶的女儿,外祖父是历史上著名的李鸿章,然而这些显赫的家世并没有为她的人生带来太多的安全感。她出生时,外公李鸿章因签订《辛丑条约》而深受骂名,家族风头一时丧尽。她年仅两岁时,父亲因忧愤过度而病逝,她的童年便在阴霾与动荡中度过。
尽管家境坎坷,张茂渊与哥哥在母亲的独自抚养下,早早进入学堂,接受了严格的教育。那时,出国留学成了许多有识之士的选择。张茂渊也有着离开祖国,去往他乡追寻更广阔世界的梦想。1924年,她和嫂子黄逸梵搭乘船前往英国。她不曾料到,这场远行不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为她带来了难以忘怀的爱情。
船程颠簸,姑嫂二人几乎晕船,狼狈至极。就在这时,一位陌生男子走了过来,递给她们一块手帕,还贴心地为她们泡了两杯茶,嘱咐她们到甲板上休息会儿会感到好些。这位男子便是李开第,刚从交通大学毕业,赴英深造。李开第不仅关怀她们,还细心为她们带来了晕船药,甚至说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开口。很快,张茂渊和李开第成了朋友,虽然初识,但两人对文学的共同爱好让他们越走越近。
每次李开第用流利的英语朗读拜伦的诗篇时,张茂渊的心便如同随风起舞。海上的寂寞与无聊,竟在这对青涩的情侣中变得充满了甜蜜和乐趣。临近抵达时,李开第终于忍不住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对于张茂渊而言,这段缘分仿佛是命中注定,注定要成为她一生的记忆。
然而,尽管两人情投意合,却因为家族背景与历史原因,未能走到一起。李开第出生在书香门第,虽然家世不及张茂渊显赫,但他内心深处对张茂渊的父亲张佩纶和外祖父李鸿章心存不满。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出自这两个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之家。因此,在得知张茂渊的家世之后,李开第渐渐与她疏远,最终以家庭为由,拒绝了她的深情告白。
尽管如此,张茂渊并未因此放弃,她依然和李开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李开第的孩子们喜欢和她玩耍,亲切地称她为“张伯伯”。张茂渊甚至参加了李开第和夏毓智的婚礼,充当了女傧相,举止优雅端庄,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承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内心煎熬。虽然看似平静,她的心却始终深深藏着李开第。夏毓智很快察觉到两人之间的特殊情感,尽管她知道这段感情超越了友谊,但她依然默默选择理解和包容,最终与张茂渊成为了闺蜜。
张茂渊等待着李开第的一生,唯一支撑她的,是李开第送给她的那块霞帔——一件红色披风。那是当年李开第亲自披在她肩头的一刻,张茂渊便永远无法忘怀。这件霞帔成了她情感的寄托,时常拿出来抚摸、比划,仿佛是在回忆那些年,李开第为她倾心的瞬间。张爱玲曾在书中提到,姑姑张茂渊即便在贫困时,也舍不得将这块霞帔抛弃,她把它视作心中的唯一珍宝。
李开第一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也经历了许多困境,尽管张茂渊已年老体弱,但她依旧从自己仅存的财产中挤出一些帮助他们。1976年,夏毓智因病住院,张茂渊和李开第轮流照顾她,直至她病重去世。临终时,夏毓智曾希望李开第和张茂渊能走到一起,不再等待来生。她的去世,深深触动了李开第的心。此时的他,开始反思当年对张茂渊的疏远与错过。
最终,李开第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个如此坚韧而深情的女人,而张茂渊一生只深爱着他一个人。尽管李开第此时已有家庭,但他依然决定与张茂渊携手共度余生。然而,这份珍贵的爱情只有在张茂渊晚年时才得以实现。两人结婚后,张茂渊享受了12年难得的幸福。直到1991年,90岁的她含笑离开,带着对李开第一生的深情和遗憾,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