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孙菲菲曾被誉为“古典美人”,她的容貌在娱乐圈内一度备受推崇。十多年前,孙菲菲凭借其独特的气质与出色的演技迅速崭露头角,热度与如今的流量小花相比毫不逊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孙菲菲在事业高峰期选择了隐退。很多人以为她的“隐退”是因为结婚,想将生活重心转向家庭,没想到背后却有着深深的剧组“霸凌”阴影。
与她命运迥异的,正是演员王阳。尽管王阳年轻时并不显眼,但随着年岁渐长,他反而越来越火,被许多人称为“叔圈天菜”,成为了越老越帅的男演员代表之一。凭借其卓越的演技和独特的气质,他也曾被誉为娱乐圈的“沧海遗珠”。然而,谁能想到,这两位原本毫无交情的演员,竟然在昨天突然同上热搜,而且事件的背后,居然牵扯出了15年前的剧组霸凌风波。
王阳为何会被冠上“背刺哥”的骂名?他与孙菲菲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恩怨,以至于孙菲菲连发8条动态对他进行猛烈抨击?
7月8日早上七点,已经从娱乐圈消失了七八年的孙菲菲,忽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长文,重提15年前的剧组霸凌事件,并将王阳卷入了舆论的漩涡。这一举动瞬间震惊了娱乐圈。
在文中,孙菲菲委屈地表示,许多人质疑她是在借王阳的热度炒作,但她坚称当年自己是应王阳的要求写下那篇文章的,怎么会变成“蹭热度”呢?孙菲菲还回忆起,约两年前,已经多年未联系的王阳突然打电话给她,称自己遭遇了严重的网络攻击,要求她帮忙澄清。当时,孙菲菲应允了,并在评论区公开支持王阳。她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好意竟然换来了背叛。
更令孙菲菲无法接受的是,她偶然发现王阳曾在一场采访中,公开为导演辩护,坚称“导演人挺好的,怎么可能打人”。这番言论无疑是在间接暗示孙菲菲是在撒谎。孙菲菲回忆道,当年在剧组,王阳也是导演组的“受害者”之一,两人在片场互相鼓励、支持,甚至在困难时彼此安慰。如今,这个曾经的“战友”却做出了让她无法理解的举动。
孙菲菲感情激动,连续发布了7条动态,每条都充满了愤慨与无奈。她指出,王阳当年不仅破坏了她的事业,还在公开场合否定了她的经历。最令她气愤的是,王阳直到现在都没有公开道歉。要不是网友将王阳的采访发给她,她或许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那么,15年前的剧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令孙菲菲如此痛心且无法释怀?这一切要追溯到2010年,她在拍摄《血色恋情》时,遭遇了剧组的暴力事件,而导演张汉杰被指为这一切的幕后主使。
孙菲菲回忆,当时剧组的一位男子突然向她走来,质问她是否曾侮辱过他。尽管孙菲菲辩解称自己并未说过那些话,但对方根本不听,先是朝她脸上吐了一口浓痰,接着更是联合制片方的人员对她进行了暴力攻击。孙菲菲的助理也未能幸免。眼见局势危急,助理试图报警,却被三名壮汉制止,并被强行压制,甚至连手机都被抢走,无法求助。
多年后,孙菲菲的助理在评论区证实了这段经历,称自己当时被三名大汉压得动弹不得,心中充满了恐惧。在经历了这场暴力事件后,孙菲菲想报警,但由于剧组背后势力强大,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孙菲菲一直无法释怀,心中积压着巨大的冤屈。
更让孙菲菲难以接受的是,王阳,作为剧中的男主角,也是这场风波的亲历者之一。两人曾在片场互相鼓励与支持,然而王阳在接受采访时却为导演辩护,表示导演不可能动手,这无疑是在否定孙菲菲的说法,甚至间接地让她成了“撒谎者”。孙菲菲愤怒地表示,王阳的这种行为简直是“砸了自己饭碗”,本应是彼此共患难的朋友,竟然做出如此不负责任的举动。
孙菲菲还提到,王阳打电话给她时,非常“巧妙”地只提到自己因为网络攻击而感到困扰,丝毫没有提到他在采访中为导演辩护的事情。她觉得自己被彻底欺骗了,曾经的“同仇敌忾”,如今竟成了背叛的代价。
孙菲菲的怒气和委屈,显而易见,连续发布的8条动态,充分展现了她的不满与无奈。事情爆发后,王阳至今没有回应,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网友们纷纷涌入王阳的评论区,对他进行猛烈抨击,称其为“背刺哥”,指责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许多曾经喜爱他的粉丝,也因为这一事件纷纷“脱粉”,感到失望至极。部分网友在评论中质疑王阳为何至今不回应孙菲菲的指控,认为他的沉默只会加剧外界的猜测。
然而,网络上的意见却是分歧的。一些网友力挺孙菲菲,认为如果她说的属实,那么王阳的人品值得怀疑;另一些网友则认为孙菲菲不应将怒火发泄在同为受害者的王阳身上。也有网友表示,王阳当年是个没有背景的小角色,没有话语权,无法公开表态,站队只是为了自保。
目前,事件仍处于各说各话的状态,真相尚未揭晓。孙菲菲一再声明自己有证据,情绪激动地连续发文控诉,让人觉得她一直压抑了太多委屈。然而,娱乐圈中常有明星声称自己掌握证据,但最终却未能交出实质性的证明。因此,直到真正的证据浮出水面之前,无法简单地偏向任何一方。
对于王阳而言,作为当事人至今未做回应,许多网友对他的沉默表示疑惑。毕竟,事情已经闹得如此之大,站出来澄清对他而言是必要的。无论孙菲菲的说法是否属实,公开回应至少可以给公众一个交代,而沉默只会引发更多的猜测和质疑。
综上所述,目前最好的做法还是等待双方提供更具体的证据,或有知情人站出来作证。在这一切没有明确结果之前,任何一方的说法都难以完全信服。因此,保持观望的态度,或许是最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