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节目在赛制上的混乱,实际上是对其本质的遮掩。老牌歌手如林志炫、杨丽玲和胡海泉等,似乎成了舞台上陪衬的新鲜面孔,为单依纯和陈楚生提供了无奈的“凑数”角色。
如今,受新媒体冲击,观众看电视的热情大幅下降,尤其是湖南卫视的《歌手》,能坚持收看的观众,大多数并非因节目精彩,而是为了消磨时间。就算是节目中的众多嘉宾的粉丝,对程序组的种种操作也愈发感到反感。
比赛,本应是简单直接的竞技,而湖南卫视的《歌手》,却将其包装成了一场不到位的综艺,而非真正的歌唱比拼。为了赚取更多的曝光率和广告收入,节目组在简单的赛制上花费了过多心思,让人感到越来越疲惫。观众不禁期待着节目能够停止,别再让整个娱乐圈变得混乱不堪。
再来看近年来重启的《歌手》,经过几年的沉寂再次回归,却只是在勉强维持,节目中无处不在的尴尬尤为显著。其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分别是:实力派歌手的稀缺,以及观众对结果的预判。
如今,华语乐坛的重量级歌手可谓寥寥无几,能够参赛的早已报名,不愿意参与的则依然不会到场。这使得节目的嘉宾阵容显得格外单薄,导致曾经参加过的老嘉宾们纷纷回归,场面缺乏新意。为了避免观众因老面孔而产生审美疲劳,节目组更是层出不穷地调整赛制形式,却实际上换汤不换药,让人眼花缭乱之余,只能无奈发觉摆出这样的花样是为了增加节目场次,进而获取更多广告收入。这些套路愈加明显,节目组越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反而越发让人反感。
此外,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观众从一开始就能猜测到最终的冠军候选人,其他选手无论再怎么优秀,也不过是凑数。在去年的比赛中,大家清楚,如果没有对那英的“歌王承诺”,她绝不会甘愿为了金钱而冒险出丑。尽管当时的外籍歌手们实力非凡,最终仍需让那英夺冠,致使节目收到不少质疑。
今年的《歌手》首发阵容显得更加薄弱,缺少大咖坐镇。陈楚生和单依纯作为选秀冠军,自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使得其他外籍歌手无论表现得多么精彩,依旧只是陪衬角色,排名是浮动的,而那些老嘉宾不过是用来填补场面的。
林志炫在节目的后期表现平平,几次参与的他显得来去自如,发挥却颇不稳定;而胡海泉则被强行带入,无论是主持还是袭榜,都是为了增加热闹的气氛。尽管黄丽玲和李佳薇实力强劲且发挥稳定,但她们的势头依然不及单依纯,因此陈楚生最终成为她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剩下的外籍歌手显然还是打酱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