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万人想看!导演赌光家产拍真相,却被骂“贩卖苦难”?
导演一人赌上身家性命,冒死去日本取景,结果反被侮辱;
筹备整整8年,只为还原当年中国被侵略的血腥真相,结果却惨遭举报?
131万人想看,但如今却依旧“难产”的《731》,究竟是谁的问题。
如果《731》真的无法上映,我们失去的仅仅是一部电影吗?
《731》延期还是下架?就在昨天,《731》这部电影又登上了热搜榜高位,但内容却让很多人大失所望。
因为等来的不是确定上映日期的消息,反倒是都在说,《731》或将无限延期?
要知道,从去年10月份,导演宣布《731》今年暑假就会上映,并且表示“绝不删减”之后,不少网友就期待着它的到来。
结果没想到的是,这部影片实在是命运多舛。
先是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预告片突然被下架,就连官方微博也没了动静;
眼看着原定上映日期马上就要到了,结果一问再问,网友们只等来广电总局的一句“正在审核,暂无明确结论”。
但相比于这些消息,更让网友们感到气愤的,还是那些可能影响影片延期上映的理由。
不少人猜测,或许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才让《731》迟迟不能定档。
第一个理由,影片可能涉及到日本731部队的“人体实验细节”,因为太过血腥才没过审。
但这个理由似乎并不是很能站得住脚,因为导演最初拍摄这部片子的时候,就会考虑这个原因。
更何况,影片最初都已经定档去年7月31日了,内容应该是已经过审了。
那就剩第二个理由,但也是可能性最大的一个,就是“举报党”频频作祟。
据说,《731》去年确定上映之后,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
但最匪夷所思的是,不仅外国人举报,就连国内都有很多家长不支持这部影片上映。
甚至还有人在平台发布“举报教程”,“这种电影只会煽动仇恨”。
那么这部电影真的不适合观看吗?都是爱国片,为何偏偏这部《731》会有那么多人期待呢?
预约人数超131万,不仅在同期暑期档影片中遥遥领先,而且关于这部影片的讨论度也远超其他电影。
《731》这部电影,究竟有什么魔力?三个理由,就是我们不能够错过这部剧的原因。
第一个理由,还原历史,聆听幸存者的声音。
不少人好奇,现如今的爱国片不在少数,比如之前热映的《八佰》、《长津湖》,那《731》跟他们有什么不同?
其实,现在很多的战争片都把镜头聚焦在了战场上,但《731》却是为了揭露“细菌战”的真相。
这种题材类型的电影,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人拍过这类型的片子,而且这不是一部“抗日神剧”,而是一部真实的“幸存者血泪史”。
“8年里走访了213位幸存者,剧本改了47稿,拒绝任何虚构煽情。”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导演走访了1941年在日本731部队“活体实验”中的幸存者,认真记录证词,再融合到剧本里。
第二个理由,铭记历史,我们要的不是仇恨,是记住。
“挨打的人都忘了,我们为什么要记得?”这句话是赵林山导演前往日本搜集素材时,一个日本人亲口对他说的。
“听完这话,我感觉自己又被侵略了一遍。”听到导演的这句话,我不禁心里一堵。
其实从这个日本人的发言就能够看出,其实当年的侵略者们,或许早已忘记了他们的罪行。
否则,就不会在日本教材删除真实历史,甚至还存在美化自己的行为,比如在侵略战争中刻意淡化伤亡数字,将“侵略行为”改成了“武力冲突”。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更不能忘记,如今的幸福生活究竟是怎样来之不易。
正如李乃文在采访中提及的电影末尾语:
“只要有人记得,我就活过”。第三个理由,导演赌上身家性命的一部剧,值得一看!
在这8年里,赵林山究竟付出了多少?
因为这部片子的题材比较敏感,所以最初开拍时,导演甚至都找不到几个资方。
但对于他来说,拍摄这部片子不只是一个艺术,更是一种信仰。
所以为了能够让影片顺利完工,赵林山甚至自筹资金,还变卖了当时家中可以变现的所有资产。
但相比筹资,更困难的还是取景和搜集素材。
据说当日本某部分势力得知赵林山要来日本取景时,曾安排人暗中阻挠,甚至还带有威胁和恐吓,目的就是不想他顺利拍完。
但即便面对重重苦难,赵林山都熬过来了。
现在,距离这部影片问世只差临门一脚,难道真的要让全剧组人的努力付诸东流吗?
质量才是王道虽然目前举报这部影片的人已经破了记录,但我认为,在片方的努力之下,《731》这部电影还是能够面世的。
毕竟从现在的电影市场来看,观众们已经越来越“挑食”了。
那些挂羊头卖狗肉,邀请一堆流量明星只为票房没有质量的电影,已经不再吃香了。
光是看陈佩斯的《戏台》就能够看出,即便没有那么多的宣传噱头,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铺垫,但他仍旧能够凭借极高的电影质量,赢得全网观众的好评。
显而易见,大家是愿意为好内容买单的。
虽然举报人数很多,但期待上映的人同样也很多。
因为更多人还是明白,如果《731》真的无法上映,我们失去的绝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
我们要的不是仇恨,是记住。
大家认为《731》应该上映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一起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