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的第十一期出乎了我的意料,两位揭榜歌手一位返场唱将均刹羽而归。
野心勃勃而来,垂头丧气而归任是谁都不是情愿的,但竞技场就是这么残酷。
特别是胡海泉对战林志炫这一场,预想中胡海泉会以歌王实力以及主持人的观众缘,会拿下这一局,谁知剧情却走向了反面。
其实在开战之前我就有隐隐不安,林志炫的超级唱功早已修练得出神入化,胡海泉唯有情感与唱功的强强融合,才有可能稳操胜券。
就在人们以为胡海泉演唱的《爱河》很美、很动人,能够征服现场听众时,谁知最终投票结果,却是胡海泉败北。
为什么?是胡海泉十二年来没有进步,还是林志炫观众缘太牢固?依我想,答案在胡海泉选择的这首歌里。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胡海泉《爱河》
发现一个规律,选择抖音神曲来竞技的,都很难取得好名次或者揭榜成功。比如陈楚生唱的《红绣花》和胡海泉选的《爱河》。
我想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种歌曲之所以大面积的网络传播,必然有其流行的属性,也就是在和弦走向上较为常规,只有这样才更大公约数的被广泛认可。
另外,歌曲的难度不会太大,否则怎么可以进行口口传唱呢。在难度不高的情况下,哪怕旋律再动听,都很难在《歌手2025》这样比拼唱功比拼舞台感染力的竞技舞台获得高票。
就像这观众所言,这首歌曲改编的亮点在编曲。
胡海泉将独立乐队ZaZaZsu原作的复古流行基底,改编为以钢琴为主导的抒情小品,弱化电子元素,强化人声叙事感。
编曲的改变让这首歌的浪漫和诗意更凸显了出来,勾勒出爱情的纯真和美好。
而胡海泉的演唱,采用气声的包裹,低吟浅唱间,仿佛在月色中,星光下,将这种氤氲氛围渲染得极其梦幻。如果不用来竞技,这是一首非常动人的浪漫情歌。
可惜的是,这是《歌手2025》的舞台,这种相对简单的歌曲不足以支撑用来PK竞技,加上舞台相对静态,也没办法营造作品里的氛围感,最终揭榜失败。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林志炫《爱·不要爱我》
林志炫本期把《爱》和《不要爱我》两首歌进行了融合演绎,但可惜的是,这两首作品融合得并不好。
虽然两首作品在意旨上有相似之处,但林志炫在两首歌曲的演绎和表达上有些割裂感,就像左右手都受了伤的左顾右盼,但是是两个人的,终不能形成合力。
林志炫的唱功当然无可指摘,每个字的咬字发音,每首歌的表情态度都能够准确掌握,但是,如果他专注在一首歌的演绎上会更好。
相对而言,《不要爱我》部分演绎得更加动人,特别是他对着小提琴手演唱的时候,声情并茂,极富真情,我真的有被打动到。
但也听得出来,59岁的林志炫机能衰退显著,他的声音有掩藏不住的疲态,但还能够如此稳健地演绎,值得尊敬。
其他人把两首歌曲融合,基本是选择某首歌曲的高潮部分作为修饰,但像林志炫这样两首歌几乎平均分配的极少,这也是这首歌让我感到分裂的原因。
哪怕是久经沙场的唱将,面对不合适的编排,照样顶不住。
所以,选歌和编排是能够唱好的大方向,方向不对后期再怎么努力都白费。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林志炫虽然没有被胡海泉揭榜成功,但最终是第七名垫底晋级。
我在他的脸上没有看到太多欣喜,反而是更多的不知所措,这是一位追求极致唱功,将声音的潜能发挥到极限的歌手所不理解的时代。
为什么这么多歌手有破音、有走调但他们的名次却能够遥遥领先,而自己如一名匠人般,精雕细琢,精细研磨自己的唱功,理解作品的内涵,追求艺术上的高标,却在歌手舞台上屡次败北。
有人说是人们看不懂林志炫的艺术境界,但我想说的是,通俗歌曲本就面向的是普罗大众,上个时代的唱准、唱好听、把声音唱到极致已不能满足大众所需,当代人所需要的更多的是情绪价值。
而这种情绪价值也有低维和高阶之分,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林志炫应该更多地着力点放在如何“玩”音乐,不要被一次的《悟空》玩脱吓怕,也不必太在乎网络上的闲言碎语,做自己想做的,坚持自己所坚持的,才能走出音乐天地。
胡海泉虽揭榜失利,但海泉“去技术化”表达,其实是当代年轻人极为推崇的表达方式之一。而林志炫虽然取胜,但接下来的比赛,才是真正的考验。
《歌手2025》节目组还需要他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更多可能性,让我们看到他的洒脱和无所顾忌,比如那首《悟空》。
从舞台的排名来看,越来越让人明晰的是,要么极致技术(A-Lin的E5轰炸),要么极致共情(艾莉西亚似的沉浸式表达),林志炫之后会做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