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我家干什么?”
当年,郭麒麟在一次采访中,无意间暴露了自己的真实处境,当观众听见年幼的郭汾阳对偶尔回家的郭麒麟说了句,你来我家干什么的时候,无数人都对其感到无比心痛。
作为郭德纲的长子,郭麒麟在家中却没有自己的房间,睡过客厅沙发,挨过弟弟的白眼,甚至于吃个饭还要看人眼色。
然而,当着外人的面,郭德纲表现出来的一直是一副父慈子孝的关系,可直到最近的一场上海演出,让所有明眼人都知道谁才是真少爷。
在郭德纲家里,郭汾阳就是整个家的绝对中心,全家可以为了他的教育而搬家,父亲郭德纲无论去哪儿巡演都爱带着他。
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他一句“相声没动画片好看”,换来的是父亲宠溺的怀抱和全场的善意哄笑,他甚至拥有将郭麒麟赶出家门的权力。
当年郭麒麟偶尔回家,郭汾阳会天真地发问:“你来我家干什么?”这句话,像一根针,直接扎破了郭麒麟对“家”的所有幻想。
他没有自己的房间,睡过客厅的沙发,在楼梯口吃过饭,在新组建的家庭里,他倒像是一个外人,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讽刺的是,真正给他留出一个“专属房间”的,不是亲爹,而是师父于谦,那个不属于郭家大宅的空间,成了郭麒麟情感上唯一的避风港。
一个家里,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一目了然。
郭汾阳的身份,是“被册封”的,四岁那年,他就被父亲在台上戏谑又郑重地“册封”为“德云社总经理”。
这个身份与生俱来,无需争取,被整个家族和德云社上下默认为板上钉钉的“真少爷”,他的世界里,万物皆为铺垫,所有人都在为他的登基铺路。
郭麒麟的身份,则是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他在德云社的起点,不是少班主,而是扫地、搬道具的杂役。
父亲对外宣称他“不爱读书”,让他中途退学,把他推向了相声这条看似唯一的路,那句“蠢子无知”,是父亲在他16岁时,在社交媒体昭告天下的公开斥责。
他的“少爷”头衔,带来的不是优待,而是更严苛的审视和更沉重的枷锁,最终他选择了出走。
靠着《庆余年》和《赘婿》,他在德云社的体系之外,为自己赢得了“演员郭麒麟”这个响亮的身份,这个身份不靠继承只靠自证。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继母王慧早早将大量公司股份和资产划到郭汾阳的名下,周岁礼物里就包含了不动产,未来的上海分社,更被外界解读为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商业版图。
而郭麒麟分到了什么?他分到了一门手艺,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活下去的能力,郭德纲没给他留下任何捷径,反而用最残酷的方式,逼他练就了一身“滴水不漏”的本事。
他最大的资产,是他的高情商、好口碑和被观众认可的业务能力,这些无形资产,无法被继承,也无法被剥夺。
一个继承了金山银山,一个把自己活成了一座靠山。从结果看,谁更富有?郭德纲的教育方式,看似是两个极端,实则是两种精准的规训术。
对郭汾阳,是极致的纵容,无论他做什么,都被解读为天真可爱,这种不设限的爱,也在一定的程度下,将他与家族的未来紧紧捆绑在一起。
在没有一点真才实学的情况下,想要摆脱家族的牵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反观郭麒麟,在这方面几乎就不用多考虑。
郭德纲对郭麒麟,从小就是极致的打压,当众的喝斥,持续的否定,几乎从不夸奖,这种教育的本质,是系统性地碾碎一个孩子的自尊和依赖,逼迫他向内求索,向外突围。
一个用宠爱把他留在身边,一个用打压把他推向远方,两种方式,都达到了目的,这一切真的是郭德纲“一碗水没端平”吗?或许,这才是郭德纲真正想要的。
他太懂人性,也太懂历史,为避免未来两子争产的难堪局面,他从一开始就为他们设计了截然不同的轨道。
他把郭麒麟“逼”出家门,让他去闯,去独立,去建立一个不依赖德云社的成功,郭麒麟越成功,就离德云社的权力中心越远,也就越安全。
他把郭汾阳“宠”在怀里,让他习惯被给予,习惯被保护,让他成为一个离不开家族体系的继承人。
最终,棋局已定,郭麒麟用一句“堂前尽孝”与家族关系彻底分开,而郭汾阳则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按部就班地走向那个为他预设好的王座。
一个成了拥有世界的“穷小子”,一个成了拥有德云社的“富二代”,或许这就是老郭想要的结果。
信息来源:
搜狐娱乐《郭德纲一家近照曝光,王惠母子满脸横肉嘴歪脸斜,和郭麒麟没得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