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华语电影圈的璀璨明星,历年来以其独到的镜头语言和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捕捉,赢得了无数奖项和观众的喜爱。自从《甜蜜蜜》到《中国合伙人》,他以作品讲述着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获得了金像奖和金马奖的认可,甚至在两岸三地都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命运的齿轮并非总是按照他预设的轨迹旋转。近期,这位备受推崇的大导演却因新片《酱园弄》遭遇了剧烈的舆论风暴,甚至连章子怡那无可匹敌的票房号召力也未能挽回颓势。
这部投放了五亿资金的犯罪悬疑片,其阵容可谓星光熠熠:章子怡、易烊千玺、雷佳音等31位重量级演员倾情加盟,张叔平的剪辑,黄海的海报设计,甚至戛纳电影节首映时已卖出多国版权。如此顶级配置,原本应该让影片掀起一阵狂潮,然而票房的走势却犹如暴风中的飘絮——首周1.9亿的票房成绩,次日便直线下滑,最终仅收获3.75亿人民币的内地票房,豆瓣评分更是跌至5.9分,连及格线都触碰不到。
观众的评价可谓针尖对麦芒:“角色像走马灯一样,毫无深刻印象”,也有批评直指影片的结构:“故事有头无尾,仿佛被生生剪成了两半”。更为致命的是,陈可辛将电影拆分为上下两部上映,导致叙事节奏完全失衡。原本想通过“奇案、历史与人性”三大主题触动人心,然而结果却让人感到这一切都变成了四不像。那些能够清晰表达的长片故事,到了他这里却成了残缺的拼图。
内地市场的困顿让陈可辛寄希望于香港市场,然而他却没料到,在首映红毯上,黄秋生的现身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炸裂了观众的情绪。黄秋生,这位曾三度捧起金像奖奖杯的影帝,早在2014年“占中”事件时便公开支持暴力,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更是公然为暴徒撑腰,把香港警察比作“纳粹”。如此有争议的艺人,早已成为内地和香港观众心中的禁忌,甚至连台湾都不愿与他为伍。
黄秋生的参与,无疑是对广大爱国观众感情的巨大挑衅。香港首映三日,票房惨淡,仅为48万港币,与五亿的成本相比,几乎可以说是“血本无归”。更讽刺的是,黄秋生曾因在台湾遭遇电信诈骗、生活困顿,曾公开为自己哭穷,收入为零。然而如今,凭借陈可辛的邀请,他却“复出”了。这一切,无疑让观众感到荒唐与离谱。
作为一名游走于两岸三地的导演,陈可辛一向以敏锐的洞察力著称。从《甜蜜蜜》中的移民情感,到《中国合伙人》中的创业浪潮,他总能抓住时代的脉搏。然而,这一次,他在“港独”问题上失算了。
许多人不禁发问:“他难道不知道黄秋生的背景?”这不仅是对他作为导演的质疑,更是对他良知的失望。当电影变成了一场“投机游戏”,当票房压力压过了道德底线,连陈可辛这样的“大导演”也会失去观众的信任。正如网友所言:“连国家立场都敢踩,这样的电影,谁敢支持?”
《酱园弄》的失败,无疑给电影行业敲响了警钟:观众的选择已经不再仅仅是看明星阵容,而更注重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黄秋生的“复出”梦破碎,证明了“劣迹艺人”永远不会有春天;而陈可辛的失误,则告诉我们,无论市场多大,“踩红线”的操作终究难以为继。
正如有评论所言:“一个连自己国家都不爱的人,拍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一个为了票房放弃底线的人,注定会被观众抛弃。”当电影回归艺术的本真,当创作者坚守道德底线,才是行业真正的“票房密码”。
愿每一位创作者在创作的道路上,始终牢记初心,坚守理想,不为一时的诱惑而迷失方向。如此,方能走得更远,赢得观众的心,成就真正的艺术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