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章内容基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感谢各位看官的支持。文末附有参考文献及截图,请知悉。
撰写:九九
编辑:吃椰果
在相声界的两位前辈——杨少华与常宝华的晚年生活上,显现出截然不同的天壤之别。两人一位经历了艰难的底层逆袭,晚年却被子女耗尽资源;另一位则是名门出将,后代继承家业,光辉照人。
杨少华的葬礼如同奢华的宴会,几十辆豪华轿车排成长龙,令人咋舌。葬礼上,儿子杨议在台上感谢的三大家族——常、马、侯三家,却无人到场。让人不禁莞尔且感到惋惜的是,杨议在演讲后竟然还要求台下鼓掌,这种情境在葬礼上实属罕见。
杨少华出生于北京,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家庭贫困,连温饱都成问题。为了补贴家用,他从小就踏上了社会,十几岁便开始做学徒修鞋。巧合的是,他的修鞋铺就在启明茶舍旁边,由于痴迷于茶舍里的相声,他时常听得入迷,结果修坏了不少鞋子,常常遭到老板的训斥,不久便被辞退。随后,他又被安排去茶舍卖票,一边打杂一边偷听高手们讲相声。这也成了他日后走上相声之路的起点。
杨少华的师父是郭荣起,当时由于家里实在穷困,杨少华甚至连正式的拜师仪式都办不起。师父看他才华横溢,又出于同情心,才收他为徒。尽管如此,杨少华的身份始终没有得到相声圈的广泛认同。成年后的他曾在天津轧钢厂工作,靠着才艺进入了厂里的文艺队,后来又被调到曲艺团,从此成为了相声演员。
与此对比,常宝华则是地地道道的相声世家出身。启明茶舍正是他的父亲创办的,从小便耳濡目染,受到相声艺术的熏陶。马三立、侯宝林等大师也时常光顾他家。他在年轻时便拜了马三立为师,二十几岁便因出演《帽子工厂》而一举成名,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后来,常宝华在海军文化部一路高升,从普通演员做到了曲艺队长,再到曲艺家常务理事,事业步步高升,享尽荣誉。
虽然两人的出身差距天差地别,但杨少华的成名之路却离不开马三立的提携。在马老先生的搭档因故去世后,杨少华得到了顶替的机会。他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回应,开始积累名气。马老先生对他的帮助不止于此,还将杨少华收入了相声族谱,给予了他正式的认可。此后,他与马三立的儿子搭档合作,可惜因某些原因分开。后来,他与赵伟洲合作,两人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使得杨少华的事业逐渐蒸蒸日上,甚至创立了“蔫哏”这种独特的相声表演风格。
相比之下,常宝华则是一出生便自带光环,他自幼登台演出,年少时便拜马三立为师。在《帽子工厂》大获成功后,常宝华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是在海军文化部的顺利升职。他从演员到队长,再到曲艺家常务理事,步步高升,直至成为相声界的权威人物。
而晚年的杨少华,身边的家庭事务让他始终无法安享晚年。尽管他年事已高,仍然得为孩子们操心,甚至常常参加一些商业活动,做起了带货主播,甚至在去世的当天仍有持续更新的视频。去世当月,他依然参与了13场商业活动。家里的丑闻不断,儿子杨议曾被曝出有私生子,三姐与丈夫同吃同住,一家人的生活乱象重重,严重影响了杨少华的晚年安宁。他那一生积累的艺术成就,似乎在商业交易中都耗尽了。
常宝华的晚年则截然不同,他继续传承相声事业,培养后辈,获得了众多尊敬与荣誉。后代常远也继承了家族的艺术传统,并在相声界继续发光发热。常宝华在2018年因病去世,享年88岁,告别了充实而光辉的一生。
两位大师的葬礼也成了鲜明的对比。杨少华的葬礼气派非凡,豪华轿车排成长龙,花圈如山,尽管如此,儿子在致辞时却无人到场,葬礼上那种滑稽和凄凉的气氛令人生疑。而常宝华的葬礼则全程庄重,众多相声界的大咖到场送别,场面肃穆又感人。
尽管两位老前辈在艺术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然而他们的晚年生活却截然不同。杨少华历经坎坷,家境贫寒,晚年不仅要忍受家庭纷争,艺术成就也在商业化中逐渐消耗殆尽;而常宝华则一生顺遂,功成身退,享受着艺术的辉煌与家族的延续。这两位艺术家的命运映射了相声界的风云变幻,也折射出了在面对生活与艺术时的不同抉择。
你对这两位大师的晚年生活有何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记得点赞和关注我们,期待与大家的下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