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这部谍战剧是真经典,不光剧情紧凑、细节到位,连角色名字都藏着不少门道。当年它让胡歌的事业再上巅峰,也带火了靳东、王凯这些演员,现在回头琢磨琢磨,里头每个人的名字都跟他们的故事对上了,挺有意思。
先说明镜,明家大姐。“镜”这东西,能照出人影,但有时候照出来的未必是真的——就像大姐,一辈子都在试探三个弟弟的真实身份,却从不用眼睛下定论,全靠心里那杆秤掂量。
而且“镜”和“敬”同音,这大姐是真配得上一个“敬”字。她这辈子就没为自己活过:接掌明家生意,是为了将来还给弟弟;一辈子不嫁人,就为了把明台拉扯大;赚来的钱,大多填进了抗日的窟窿里。她看着脾气急,心里却亮堂着呢——明楼跟汪曼春那点情分,她死活不松口,一来是家族恩怨过不去,二来是汪家当了汉奸,这底线她半步不让。可她又重情得很:担心明楼在险境里周旋,总劝他找个安全地方抗日;心疼阿诚小时候受的苦,把他当亲弟弟疼;念着明台母亲的恩,把这孩子宠成了宝。最后,她用自己的命护住了明楼——这个在抗日大局里太重要的弟弟。家事和国事,她拎得门儿清,这样的人,谁能不敬重?
再说明楼,这名字里的“楼”字,学问可大了。楼是多层的,还带顶带墙,藏得住事儿——这不就是明楼那堆身份的写照吗?表面上是日伪政府的经济司司长、特务委员会主任,手里攥着76号的权;暗地里是军统上海站的站长,王天风都愿意用命护着他;往深了说,他还是中共南方局的负责人,所有任务都得经他协调。这身份一层套一层,跟楼里的房间似的,外人哪看得透?
而且楼都高啊,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明楼就是那个站在高处发号施令的人,不管是日伪那边的日常管理,还是军统、中共的秘密行动,他都在关键节点上。就说他安排明台进军统卧底那步棋,在抗战最胶着的时候就埋下了,后来看,多有远见。还有刺杀南田洋子那回,他跳出所有人的固定思路,抓着对方的软肋下手,一下办成两件事,这脑子是真够用。他就是剧里的灵魂,日本人怕他,自己人指望他,缺了他,好多事都转不动。
然后是明台。“台”这东西,露天、平整,谁都能往上站,透着股敞亮劲儿。他一个孤儿,被明家收养,本身就是件敞亮事——民族资本家的家,收下了共产党的孩子,不带一点偏见,这本身就是跨阶级、跨信仰的融合。你看整部剧里,国民党有舍命的,共产党有死磕的,民族资本家有掏钱的,这不就是全民族拧成一股绳抗日吗?明台就像这个“台”,把这些都装下了。
他走上革命路,也跟这“台”的包容性似的。先是被王天风连哄带骗拽进了军统,后来在明楼悄悄指引下,又成了共产党员。他见过国民党人为大义牺牲,也看透了有些高层为利益耍的猫腻,这些经历攒在一起,让他最后成了坚定的共产党人,根基打得特别牢。
还有个明堂,可能有人对这名字不熟,但肯定记得那个跟明台一起弹琴的大哥。“堂”是殿堂的堂,比普通房子高,还带着点“高义”的意思。他出场不多,每次却都带着用意在身:新品发布会上,他不动声色救下明台,过后一句多余的话都不问;明台婚礼上,他试探明楼的身份,点到为止就收了。这人绝对不简单,好像谁的伪装都瞒不过他,可他就是不说破。他在商场上混得风生水起,为了保住生意, even 接受日本明星代言,看着像妥协,可在特务眼皮子底下,他护着家里人时那股淡定劲儿,藏着多少底气?说不定他自己就是个深藏不露的角色,等明镜不在了,他可能就是下一个撑着明家、还能为抗日出力的红色资本家呢。
再说说其他几个人。明台亲爹黎叔,这“黎”字,一是“黎明”的黎——共产党人不就是在等天亮吗?程锦云跟明台说“现在是黎明”,这话多提气。二是“分离”的离——他跟明台骨肉分离这么多年,这字里藏着多少辛酸。
梁仲春呢,名字里带个“春”。他原本是军统叛徒,后来被阿诚点醒,最后帮了中国人一把。就像冬天过了盼春天,他也算第二次踩进了“春天”里——哪怕是为了给老婆孩子留条后路,这份“自私”好歹没让他彻底烂透,也算是给自己留了点念想。这剧就这点好,不把人写死,就算走错路的,只要心里还有点中国人的根,就有回头的可能。
还有于曼丽,原名锦瑟。“瑟”是种乐器,本来挺美的,可后来总跟“凄凉”挂钩,多像她的命——长得再娇俏,也抹不去被养父卖进青楼的苦,当了特工后,那些往事更是提都不敢提。反观程锦云,“锦云”听着就顺耳,不光嫁给了明台,还能追着自己的理想跑,命运对她是真够意思,跟于曼丽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看,一部剧里的名字,藏着这么多人的命和道。每个字都像块拼图,拼在一起,就是那个年代里,中国人怎么在黑暗里摸爬滚打、怎么守着良心抗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