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跟甄嬛那点感情,别扯什么一见钟情,压根就是一堆事儿堆出来的。说白了,就算没甄嬛,依我看,果郡王该喜欢上别的妃子,照样能喜欢上。
为了让果郡王迷上甄嬛,剧里安排了多少回 “恰巧遇上” 啊,可在我这儿,这些都算不上是果郡王动心的真格理由。
就说那回在黑灯瞎火的船上,果郡王真能一眼就认准了甄嬛,从此就再也放不下了?还是说从倚梅园那张小像开始,就注定了他对甄嬛魂不守舍?可我看了十年,也没瞧出那剪纸小像有啥特别的。剧里人一会儿说像甄嬛,一会儿又说像浣碧,依我看,说像谁都成,哪怕随便拉个宫女来,也能说出几分像来。
再往深了想,说他是被甄嬛的才学吸引?可他身边有才华的女子多了去了,也没见他对谁动过这心思。左看右看,我越来越觉得,十七爷这角色,就是为了把雍正的女人抢过来才设定的,哪怕那个人不是甄嬛呢。
首先,果郡王咋看待爱情,跟雍正关系老大了。
剧刚开头那会儿,果郡王老被雍正叫到宫里,不是下下棋,就是聊聊天。在雍正眼里,这十七弟就是个小孩,一幅好画就能让他早早跑进宫来。俩人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就说到了雍正后宫的那些女人。四大爷也有当男人的烦心事,只能跟 “好兄弟” 念叨念叨,这里面自然少不了说女人的事儿。
在十七弟面前,四大爷不用在皇后面前摆架子,不用在太后面前装听话,更不用在华妃面前提心吊胆,怕她突然吃醋发脾气。就在跟皇帝哥哥议论后宫女人的过程中,十七爷慢慢有了自己的婚恋想法 ——“想找个一心一意对自己的人,过一辈子”。
这时候有人该问了,雍正明明是个 “花心大萝卜”,十七爷咋就学出这么个爱情观呢?
划个重点:四大爷虽说花心,心里却一直装着纯元。后宫这些女人,说白了就是他平衡前朝的工具,或者解闷的玩意儿。十七爷知道四哥对纯元的那份念想,所以他也想找个能让自己牵肠挂肚的人,这很正常。他也清楚四哥在后宫里被算计的那些事儿,所以没找到真心喜欢的,宁愿一直单着,这也说得通。
再说果郡王的母亲,当年深爱着先帝,先帝一死,她就自己去寺庙当尼姑了。有这么个例子在,果郡王这种 “痴情” 的婚恋想法,就更说得过去了。
其次,果郡王早就有意无意地掺和到后宫的事儿里了。
他早就从只是听听的人,变成了真真切切参与后宫事务的人,恐怕连他自己都没发觉。
就说耍弄余氏那回,果郡王就已经掺和进来了。大家都知道,余氏是冒了甄嬛在倚梅园的功,才当上答应的。
那功是啥呢?就是甄嬛念的那句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皇帝跟余莺儿相认的时候,果郡王正好在旁边。他早就看出来余莺儿是冒领功劳,却没说破,还故意逗她说这是李白的诗。
其实他就是想看个热闹,看这个连诗句是北宋朱敦儒《鹧鸪天》里的都不知道的女人,能得意多久,看这种胆大包天的女人最后能有啥下场。
所以过了一阵子,皇帝不愿意见余莺儿了,十七爷还特意去问皇帝啥感受。皇帝说 “也就那样”,十七爷还打趣道:“所以说啊,不见面还好,见了面反而没念想了。” 这么一看,十七爷早就开始关注皇帝的感情生活,还把这当乐子,只是他自己没意识到罢了。
最后,果郡王看上甄嬛,多半还是因为皇帝。
果郡王身边不缺女人,之前有他亲自救下的叶澜依,后来有痴心不改的三朝元老的女儿孟静娴。论出现的时间,这俩人都比甄嬛早。
是她们没魅力吗?
当然不是!但问题是,她们不是四大爷经常挂在嘴边夸的女人。
那被四大爷一直夸的是谁呢?
先是纯元,纯元活着的时候,十七爷还小,估计也就只能远远看着。再就是甄嬛了。
一来二去,风流潇洒的果郡王自然对甄嬛充满了好奇。接着再安排几次偶遇,让俩人聊聊天,感情这不就顺理成章了嘛。说白了,就是 “好奇心” 让果郡王喜欢上了甄嬛。
但不管咋说,甄嬛还是皇帝宠妃的时候,果郡王是万万不敢有啥举动的。
从果郡王跟老十九的谈话就能看出来,十七爷一直在尽量藏起自己的本事,就是为了躲开灾祸。而且他不光是嘴上说,也确实这么做了,尽管心里一直惦记着甄嬛。
可等甄嬛被赶出宫,流落到甘露寺,果郡王心里那股被压抑的感情就开始爆发了。有压迫就有反抗,感情这事儿也一样。正因为之前憋得太厉害,后来才会控制不住,才有了他俩在凌云峰那段甜甜蜜蜜的日子。这么说来,俩人感情能升温,还得感谢四大爷呢!
其实啊,有才华的果郡王会看上皇兄的女人,就跟咱们总会不自觉地找跟父母有点像的人当对象一样,是一种下意识的模仿。
爱人不一定多厉害,但一定是你自己打心眼儿里觉得厉害的人。而且这 “厉害” 的标准,早就深深印在你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