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电影《你行!你上!》在全国上映的首日,我特地前往影院观看。和夫人闲聊时,我不禁感叹,这部影片竟让我觉得比那部票房过百亿的电影更出色。或许,姜文的作品更能引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共鸣,当然,我的感受未必能代表每一个观众的看法。
为了懒惰起见,我请DS为我写了一个故事梗概——
《你行!你上!》,由姜文执导,灵感来源于钢琴家郎朗的成长故事,呈现出一部荒诞而幽默的剧情片,融合了姜文特有的黑色幽默、时代寓意以及热血情怀。影片讲述了少年的郎朗在严厉的父亲郎国任的教育下,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出发,历经北京、德国等地的拼搏,最终登上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的传奇历程。
在影片发布会上,姜文对这部新作进行了自我评价:“在我的作品中,它是第一!甚至比《让子弹飞》还要好一点!”他补充道,这是他第一次拍摄没有枪战的电影,但同样能够展现惊心动魄的场面,同时也可以让人感受到激动的情绪。他笑言:“我敢对此自信满满!”
谈到影片的观感,尽管《让子弹飞》的情节复杂且需要动脑,令人紧张,而《你行!你上!》的情节相对简单,全程伴随着优雅的钢琴乐,令人更放松。影片从头到尾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愉悦得让人觉得无比畅快。
不过,网上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批评这部影片太过喧哗。那些人,或许并不喜欢《保卫黄河》这类的旋律。
在影片中,姜文饰演的郎国任是一个充满使命感、责任感和民族情怀的好父亲。为了帮助儿子郎朗在钢琴艺术上攀登巅峰,郎国任果断辞去工作,始终陪伴着儿子的成长,紧紧守护着他。
郎朗的成长过程中的钢琴老师更换了好几位,其中的四位老师各具特色,尤其是诸葛伯乐,这位南亚华侨不仅与国际顶级钢琴界有良好联系,更对郎朗给予了实质性的帮助,使他的演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诸葛伯乐却提出了一个有些奇怪的要求。他认为郎朗必须跟随大师才能成为大师,因此郎国任无法接受这样的观点。影片中有一段对话令人印象深刻——
郎:诸葛大师,您在西方钢琴圈的地位究竟如何?
诸葛:我便是华人中的顶尖存在!
郎:那更高的地位又是怎样?
诸葛:其上是钢筋混凝土——还有老鼠……
郎:再往上呢?
诸葛:金字塔的顶端……难道你想要……
郎:对,我就是想要那个。
郎国任对此不以为然,他不想让儿子依附于什么大师,而是为他申请了美国顶级钢琴学校克鲁兹的入学,最终成功被录取……这让诸葛伯乐非常生气,怒斥郎国任忘恩负义。
姜文的电影,带有鲜明的时代隐喻。我们希望加入世贸组织,但并不是希望融入,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他人试图卡住我们的喉咙时,理应拒绝。面对他人的质疑,比如说你儿子手指短,无法弹琴,我并不认同,我要突破你设定的界限,成为世界第一,让人觉得我不可或缺,而不是非死不可的选择。生儿育女应如孙仲谋,父亲的责任则如郎国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