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那不勒斯四部曲”后,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收到了来自《卫报》的一项专栏邀约。
在决定接受这一邀约之前,费兰特的身份对于大众而言是神秘的,她从不接受公开露面的采访,没有人知道她的性别、年龄和容貌。
为专栏写下的第一篇文章,费兰特以“第一次”为题:“我们总是沉溺于审视第一次。虽然本质上它们的基础是稚嫩的,因而是不成功的,我们带着同情和遗憾回忆起它们。”
《偶然的创造》
每周编辑都会向费兰特提出一些问题,有关乎个人生活的,也有关乎思想与事件的,费兰特则就这些问题展开撰写一篇文章。这一专栏前后持续了约一年,刊登了 52 篇文章,后来收录成集为《偶然的创造》出版。
这对于从未给报刊撰文的费兰特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最大的难题在于写作专栏文章不像完成一部长篇小说般自由,每一篇短文都有明确的主题和交稿期限,需要作家精准效率地把控进度。
其次,这一专栏文章也是费兰特首次在公众面前揭开个人生活的一角。一直以来,费兰特都习惯于隐匿在文本背后,将阅读与理解的权利全数交给读者。而当她揭开自己的身份后,是否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或招致掩盖了作品本身的讨论?这也是让费兰特犹豫的因素。
最后,费兰特还是选择接受这一挑战。在一篇篇短文中,费兰特模糊的面孔逐渐清晰起来:一位曾与烟瘾和失眠症长期对抗的女性、一位母亲、一位厌恶感叹号的作家、一位常为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所困扰的思考者。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关于写作,费兰特也与笔下的埃莱娜一样,对自己有着太多不确信与怀疑。她在文章中写下了选择匿名的理由:
“从少年时代起,我就很喜欢‘无名氏’这个词,这就意味着,对于那个创作出了这幅画的人,我只能通过眼前的作品了解他。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我可以单纯面对一部作品,不用考虑它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创作的。”
单向历 2025
“拿着时间”
↓ 点击直达 ↓
“散会”
“丢脸要趁早”
“早干嘛去了”
“情绪不稳定”
独白 T 恤 新品上市
让思想和态度长久保鲜
思想冷库冰箱贴
↓ 点击获取 ↓
我们刚逃过大雨
漫游伞 新品上架
偏爱包 我偏爱例外
↓ 新品直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