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实话,如果不是那场直播,恐怕没人会知道侯耀华心里憋着一肚子的事。杨少华去世,整个相声界都为之一震,毕竟年逾九十的老人,算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然而,杨少华的晚年本该是安安稳稳的,结果却成了短视频的“主角”,孙子拍、父亲拍、爷爷拍,搞得网友看得一清二楚:这家人把“孝顺”演得有点过火。
杨少华去世后,网上最热的话题不是谁来送葬,而是“谁没来”。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侯耀华的缺席。
这一缺席可不是一般人的缺席,侯耀华是侯宝林的儿子,是相声界的“太子党”。按辈分,他叫一声“世侄”,可真得把地位抬得很高。按规矩,这种大事他是绝不该缺席的。
然而,侯耀华的缺席却异常沉默。没有人拍到他,花圈也没看到他送过。更神奇的是,他的直播好几天都没上线。直到最近,他的直播重新开播,一开麦就直言:“我没去,因为不想见某些人。”
这话一出,评论区瞬间炸了,网友纷纷猜测:“是谁?是不是杨议?是不是老汪?是不是裘英俊?”说实话,猜测这些人的身份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他敢当着大众说“不想见某些人”这一点。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这在相声圈讲究“师道尊严”的环境里,已经算是非常出格了。而且,他敢公开说出来,说明这事儿憋了很久,积怨早就存在。
像他说的那些事,简直就像翻旧账。你不能说他冤枉,反而觉得有理可言。比如和杨议的事。侯耀华曾经真心实意地帮助杨议,真情实感地为他打理事业。当时杨议还没什么名气,拜师的事低调而默默地进行,侯耀华还拼命给他打推力,想着把人捧出去,这算是恩情了。可结果呢?杨议一句“我要自立门户”,硬是把一切掀翻了,不仅没有感恩,还把侯家面子给抹掉了。
你想想,这种关系,还能同场共事吗?让侯耀华去送葬,根本不是尊不尊重的问题,而是他自己根本不觉得有必要。
再说“老汪”这事。侯耀华在直播里言辞犀利,暗指“坏人不是环境造就的,有些人天生就带着坏种。”圈里人都知道,侯耀华和老汪私下早就不对付了,灵堂上有老汪,他是真的不想去——不是怕吵架,而是觉得根本“脏了”。毕竟老汪嘴巴快,能把场面搞得乱七八糟,要是见了面,怕是会来一句“你终于出来了?”或者“侯家现在也玩带货了?”——你说这种话,谁听了不尴尬,简直是社死现场。
侯耀华不去,并非没有情感,而是因为他对这些人的“套路”早已了如指掌。他知道,去了只会更加尴尬,还不如体面地选择离场。
再说裘英俊。曾经裘英俊公开批评侯耀华“清理门户”,言下之意几乎是在点燃自家祖坟。想在圈里立足,这种话是绝对不该乱说的——简直是犯了规矩。侯耀华那时找了电视台、文联和律师函一通操作,结果呢?这些人全都不接招,打太极,最后不了了之。那种吃了苍蝇却不能吐的滋味,恐怕现在回想起来都还窝火。
你看这三个人加在一起,真堪称“葬礼社死铁三角”了吧?你说侯耀华图啥?跑到天津去自讨没趣?不如穿着正装顶着30度的贵州烈日直播,顺便带着自家茶叶带带货。
对的,别忘了他在做什么——卖茶叶。这趟贵州之行,不是“避世”,而是“考察”。直播中,充满了茶文化的氛围,顺便讲讲相声圈那些陈年旧事。既卖货又卖情怀,观众也乐于观看,数据上去了,茶叶也卖得动。
你说他是在蹭杨少华的热度?可以这么说,但也不能否认,侯家毕竟派人去了灵堂,礼数上没有问题。他选择不去,是为了避开那些“麻烦人”,这个逻辑是清晰的,观众也能理解。至于是不是蹭热点,那就是市场行为罢了。
但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相声圈,已经不再是那个“谁家徒弟得跪在灵前三天三夜”的时代。如今的圈子,拼的是谁能制造流量、整热点、塑人设。连“悼念”这种事,都需要精心包装一下流量。
看看杨家那些短视频,拍得多勤快?即使年事已高,老人家也在镜头前折腾,做效果、做段子、塑人物形象。就算他去世了,家属也没打算低调处理。
那你说,侯耀华适不适合去?其实,他不想成为“背景板”,也不想在别人的剧本里当“配角”。他心里很清楚:悼念就是悼念,人要敬,戏不能陪着演。
所以,当他说“有些人不想见”时,并非是情绪化,而是他对关系、场面和人心的深刻判断。也是他作为一个老相声人的坚持,对“体面”二字的最后坚守。
这圈子确实乱,恩怨纠葛,利益至上。但乱归乱,大家心里都有杆秤,谁是真心,谁是算计,观众都能看得清楚。
至于侯耀华的那身正装,是为了悼念?还是顺便借热点?是不是借直播带货?这些动机你可以质疑,但不能否认,他至少没去灵堂“社交”,也没有在葬礼上“抢戏”。他直说了,不愿见的就不去,做得清清楚楚,比那些嘴上喊着“尊重”,心里只算“利益”的人,干净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