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芳华》的大结局我早已看完了好几天,偶尔在某音上刷片段,看到不少有趣的评论,不管有没有热度和流量,想到就写,反正多练习就对了,菜就得多练嘛,没啥错。
剧中的牡丹,第一次运货时被劫匪连人带货一起绑走,六郎焦急万分,手握勒索信急忙找到蒋长扬求助,担心劫匪会撕票。蒋长扬带着伤骑马一路狂奔,赶到村子时,居然看到牡丹正跟劫匪们在灶房里安稳地烧饭做饭。对此场景,网友们纷纷调侃:蒋长扬迟到了,要不然何惟芳这回可就成了山大王了。
这种反转早就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就像之前的那次,蒋长扬办完公事回到军营,收到消息说牡丹被陷害,被送去军营为奴,他赶紧去救,可一打开门,却发现那些“准备伤人的”已经倒在地上。为什么牡丹总是能自救,面对困境时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能力呢?
01 从不依赖别人
即便牡丹所处的时代,女性地位低下,身为士农工商中最底层的角色,她却拥有一个鲜明的特质:从不依赖别人。即便她在剧中的身份卑微,却总能靠自己的智慧和果断扭转局势。
当她发现自己被刘家骗婚时,她并不急于指责,而是冷静分析局势,最终主动与县主联手。当被刘畅醉酒伤害后,她毫不犹豫地加重伤势,带着铜钱去找蒋长扬帮忙离婚。
她被揭发造假户籍,被贬为军奴时,眼看着要成为新兵们的箭靶,她没有慌乱,而是运用草药知识,成功让自己和哑女被军医看中,进入了军医帐,暂时脱离了危险。而后,县主派人来侮辱她,她又凭借草药救了自己,成功使准备行动的士兵倒下。
牡丹始终不指望别人救她,而是运用手头的一切资源积极自救。有人或许会说,她能脱离军营不是靠蒋长扬吗?是的,她的离开确实有蒋长扬的帮助,但如果没有她之前的自救,蒋长扬又怎么能及时赶回来呢?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从不依赖别人”并不等同于“死扛到底”。就像那些富二代创业,坚决不让父辈帮忙;或是一些女性为了避免别人说自己是靠男人起家的,拒绝男朋友或丈夫的任何帮助。真正的独立并非拒绝帮助,而是知道何时该求助。否则,外人只会觉得你傻,不会认为你更独立。
02 聪明且懂人性
牡丹一向擅长用智慧应对危机。当她被劫匪绑架,手脚被捆绑关在屋里时,她没有急于逃跑,而是观察周围,偷偷磨断绳子,帮助其他人解开束缚。她带领着大福、小春等人先通过窗洞观察劫匪的情况,分析他们的需求,再决定行动。
她明白,这些劫匪其实并非真正的坏人,只是受灾失业,生病的晟县村民。于是她让大福回去准备物资,帮助他们。于是,蒋长扬赶到时,看到的是牡丹和这些“劫匪”相互协作的和谐场面。
当被劫时,牡丹主动与劫匪交涉,不急于反抗,而是先稳住对方,给出要赎金的信,配合他们的行动,最终保证了自己和同伴的安全。正是因为她能在危机中保持冷静,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才使她能从劫匪手中脱身。
03 三寸不烂之舌
牡丹作为长安城的花满筑店主,口才也是一流。就像蒋长扬所说,若真的遇到劫匪,牡丹也能把他们忽悠成合作伙伴一起赚钱。烧尾宴后,蒋长扬伤重假死,牡丹以冯店主小姨侄女的身份,四处奔走,经商筹钱,资助河东军。
在漳县,牡丹遇到当地县令索要过路费,她巧妙地反威胁,拿出县令私留贡品的证据,成功脱身。随即她把证据交给了刺史,导致县令派人追杀她。这一切,她都凭着自己口才获得了先机。
不仅如此,她还凭借蒋长扬教给她的弹弓技术,解决了追杀她的杀手们。当蒋长扬赶到时,只有最后一个杀手了,哪怕他没出现,牡丹也能轻松干掉剩下的敌人,顺利脱险。
蒋长扬可能是最没有“英雄救美”体验感的男主角,因为牡丹太强大了,基本上他每次赶到时,所有问题已经接近解决,只差个收尾。
总结
牡丹从不依赖别人,凭借智慧与聪明应对挑战。她不仅懂得如何自救,还能用三寸不烂之舌化解危机,最终成了自己和他人心目中的英雄。她的独立与智慧,正是她在困境中反转局势的关键。
---
图片来源于剧中截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