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唐僧因5块钱跑路,为“丑妻”拒朱琳示爱,徐少华现在后悔吗?
86版《西游记》拍了6年,走遍26省实景,演员工资低到不如群演。剧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剧外整个剧组也在渡劫——光是唐僧,就换了三个人。
第一个演唐僧的是北电学生汪粤,苦行僧气质拿捏到位,还设计了五佛冠僧帽。可拍了四集就跑了,嫌剧组太苦:“天天爬山取景,工资不如打杂的,拍完好几年都耗进去了。”他转头想拍电影,结果后来也没水花。
汪粤走后,剧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副台长突然指着角落里演小白龙的徐少华:“这小伙子脸白,让他试试?”
徐少华一害羞,脸红得像庙里的关公,这神态倒真有唐僧那味儿。换上袈裟一亮相,比汪粤更“白胖”,杨洁导演拍板:“就他了!”还逼他增肥——半个月多吃不动,硬生生胖了20斤。
最让人记挂的还是女儿国那段。原著里唐僧对国王毫无情意,杨洁偏要改出“成年人的拉扯”:徐少华演的唐僧,面对朱琳含情脉脉的眼神,额头冒汗,眼神躲闪,袈裟下的手攥得发白。观众写信给央视:“让唐僧留下吧,换猴子去取经!”
可刚拍完女儿国,徐少华也不干了。不是因为朱琳,是工资单——六小龄童、马德华每集80块,他只有75块。杨洁解释:“猴子八戒戴头套一戴一天,汗流进眼睛里都是常事,多5块是辛苦钱。”徐少华不服:“我女儿国哭戏拍了27条,不比戴头套轻松?”正好这时山东艺校录取通知书来了,他干脆递了辞呈。
这5块钱,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
后来观众磕他和朱琳的CP,说两人戏里生情。其实拍戏时,徐少华早有家室了。
妻子不是朱琳,是大学同学杨琨。
1983年结婚,杨琨不是大美女,却陪他从跑龙套走到演唐僧。后来徐少华演《三国演义》张辽,拍《唐玄奘》,都是杨琨在家照顾女儿。别人劝他“找个圈内人帮衬”,他只说:“我老婆比谁都懂我。”
再看先跑的汪粤,后来成了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教表演课,偶尔接受采访,提起《西游记》只剩感慨:“当年太年轻,没看懂那部剧的分量。”
徐少华却走了另一条路。这几年总有人拍到他穿袈裟商演,在商场门口念“阿弥陀佛”,和观众合影收200块。评论区吵翻了:“消费情怀,晚节不保!”可他好像不在乎,照样穿着那身行头,在小舞台上继续“取经”。
情怀成了他晚年的“袈裟”。
有人说他傻,为5块钱丢了经典角色;也有人说他清醒,至少守住了家庭。其实人生哪有标准答案?当年要是留下,或许成了“永远的唐僧”,但也可能错过安稳日子。
只是再看女儿国国王那句“御弟哥哥”,谁不唏嘘——当年那个躲镜头的白胖和尚,终究还是成了烟火里的凡人。你觉得他后悔吗?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