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路
——《狗阵》影片观后感
张锦驰
由管虎导演,彭于晏、佟丽娅领衔主演的电影《狗阵》,讲述的是出狱男人与黑狗相依为命、相互救赎的故事。一个在人生废墟上挣扎、在沉默中坚持的男人,出狱后回到故乡,面对偏见和防备,他不知该如何开启新生活。迫于生计加入打狗队后,拯救了一只黑色的流浪狗,他也在和黑狗的相处中获得了再次上路的勇气。
二郎,这个名字有一种朴素的命运感,像是小时候听说的邻村疯子的名字,乍一听像狗名,后来细想,是被编成童谣的一个陌生人的名字罢了。狱中生活把过失杀人犯的生命能量抽走了,在里面被定义、被制度规训、被他人误解,他沉默寡言,变得不合群,不懂“规矩”,像是一个铁笼子里走出来的困兽,眼神迷离,动作迟缓,满身的压抑和戒备。加入捕狗队是对现实的妥协,直到顶着沙尘暴天气救下伤人的黑狗,命运的齿轮才轻轻偏转了几度。
二郎让我想起了赫尔曼·黑塞笔下的辛克莱,他在《德米安:彷徨少年时》里提到: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要获得新生,就要在旧的世界里有所突破,就得摧毁一些东西。二郎摧毁了什么?他摧毁了大家为他安排的、一个“出狱者”保有的沉默顺从,摧毁了想法简单、自我麻木的壳,用黑狗的存在作为锤子,叩开一条野性的出路——不是逃离,而是再度选择自己的活法,坚强地活着。
我曾有过一段非常类似的经历。那时我还是学生,尝试用写作去挣一口饭吃。身边人都说我疯了,说:“你又不是二十岁了,瞎折腾什么?”他们的声音,就像影片中耀叔一再对二郎说的:“你别妄想,安分点。”那种“现实的好意”,有时比单纯的恶意更具毁灭性。我没有黑狗陪我,但我有几本书、有午夜写作时窗外持续不断的狗吠声,那是我和世界为数不多的互动。那些日子,我理解了什么是“向死而生”——不是死亡的反义,而是把活着当作一种积极主动的、带有尊严的选择。
电影里,管虎导演没有为二郎铺设一个“洗心革面”或“浪子回头”的套路式结局,他更尊重二郎内心的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合群”地活着。不想再做黯然跟随的失语者,二郎在废墟里舔舐自己伤口,然后重新出发,走自己的路。二郎这份沉默、迟钝、不合群,看似是个“失败”的人设,反倒更符合现实与人性特点,更显张力。电影中的黑狗,不是他的投影,而是他身体中那个未曾被驯服的本我。
《狗阵》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像是一只沉默的黑狗,在某个风起沙落的傍晚,突然在你心里低低地吠了一声。二郎不想再争什么,但心里清楚,风再大,脚步也不能停。他走过山沟,走出牢房,走过沙漠,最后,他还是选了继续走,跟那条黑狗一样,选择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
(编辑 吕丽霞 侯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