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
你敢信吗?春晚舞台上那个总能把人逗得哈哈大笑的小品演员,私下里竟然把自己的婚姻藏得严严实实!37 年了,几乎没在镜头前秀过恩爱,要不是仔细扒拉,谁能想到这位在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家庭生活能低调成这样?
更让人意外的是,人家不光是小品演得好,还是正儿八经的正师级干部,这身份,简直比电视剧剧情还精彩!
1962 年,黄晓娟出生在辽宁阜新的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日后会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黄晓娟从小就爱唱爱跳,在学校里就是文艺积极分子。每次学校搞文艺活动,她准是站在舞台最中央的那个。
上初中那会儿,阜新市文工团到学校招人,黄晓娟凭着一股子闯劲儿就去试了试。考官让她表演个节目,她一点不怯场,大大方方地唱了首歌,还即兴来了段舞蹈。就这几分钟的展示,直接把考官给震住了,当场就决定要把她招进团里。从那以后,黄晓娟就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之路。
刚进文工团,日子可不好过。每天天还没亮,就得爬起来练功,压腿、下腰,疼得眼泪直打转,可黄晓娟愣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白天要跟着团里到处演出,晚上还得抽空学表演、练台词。
那时候条件差,演出服都是缝缝补补接着穿,舞台也不像现在这么华丽,有时候就是在露天搭个台子,但黄晓娟每次上台都特别认真,不管台下有多少观众,都拿出十二分的劲儿表演。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晓娟在团里的表现越来越出色,渐渐成了团里的台柱子。1988 年,一个改变她命运的机会来了。当时赵本山在辽宁找小品搭档,一眼就相中了黄晓娟。两人合作的小品《麻将、豆腐》在辽宁省地方春节晚会上大获成功,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掌声就没停过。这次合作,也让赵本山看到了黄晓娟的潜力,决定带她上央视春晚。
1990 年的春晚舞台,对黄晓娟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那年,她和赵本山合作的小品《相亲》,让全国观众记住了她。记得当时,小品一开场,黄晓娟饰演的马丫一亮相,那接地气的扮相,还有那股子泼辣劲儿,一下子就把观众给吸引住了。
她和赵本山你一言我一语,包袱一个接一个,什么 “我养鸡,你养鸭,咱俩一嫁一娶,凑一家”,逗得观众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这个小品火到啥程度?春晚结束后,走在街上,总有人指着黄晓娟喊 “马丫”。那时候没有手机短视频,可《相亲》的台词却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大家见面打招呼都学着小品里的语气。凭借这个小品,黄晓娟拿了 “星光杯” 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戏剧类一等奖,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从那以后,黄晓娟就成了春晚的常客。1992 年,她又和赵本山合作了《我想有个家》,这次的小品多了些温情,把单身男女渴望组建家庭的心情演得特别真实。黄晓娟把女主角那种既期待又害羞的感觉拿捏得死死的,和赵本山的配合也是天衣无缝。
有观众说,看这个小品的时候,笑着笑着就哭了。
除了和赵本山合作,黄晓娟还和潘长江搭档过不少经典小品。1991 年的《歪打正着》、1993 年的《桥》、1999 年的《反客为主》,每一个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和潘长江站在一起,两人的身高差成了天然的笑点,但黄晓娟的表演一点不落下风,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在春晚的舞台上,黄晓娟一待就是几十年。2003 年的《夕阳情缘》、2005 年的《祝寿》、2006 年的《实诚人》,还有 2019 - 2025 年的《站台》《父与子》《阳台》,她见证了春晚舞台的变化,也用自己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无数欢乐。
每一年春晚,观众都盼着能在屏幕上看到她,她就像春晚的一颗 “定心丸”,有她在,总觉得这年味儿更足了。
在小品界站稳脚跟后,黄晓娟开始尝试影视表演。2006 年,她出演了《武林外传》,在里面饰演白展堂的母亲白翠萍。这个角色和她以往演的小品角色大不一样,白翠萍是个江湖中人,身上有股子侠气,还带着点狡黠。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黄晓娟可下了不少功夫。
她反复研读剧本,琢磨白翠萍的性格特点。拍戏的时候,跟着武术指导学招式,一招一式都练得有模有样。有一场打戏,需要她从高处跳下来,剧组本来安排了替身,但黄晓娟坚持自己上。结果一跳下来,脚崴了,疼得她直冒冷汗。可她愣是没喊停,咬着牙把戏拍完了。导演都忍不住夸她敬业。
在《武林外传》里,黄晓娟和沙溢、闫妮等演员的对手戏也特别精彩。有一场家庭聚会的戏,白翠萍一出场,就把气氛炒得火热,和儿子白展堂斗嘴,和佟湘玉唠家常,那场面,就像真的一家人在聚会一样。观众看完都说,黄晓娟演活了白翠萍,这个角色一点不比主角差。
除了《武林外传》,黄晓娟还参演了不少电视剧,像《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女人的村庄》《女人当官》等。在这些剧里,她演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华丽的服装,也没有夸张的造型,但她就是能把这些角色演得特别真实。
在《女人的村庄》里,她饰演的村支书张西凤,为了带领村里的妇女致富,到处跑项目、拉投资,遇到困难也不退缩。黄晓娟把张西凤的坚韧、果敢都演出来了,让观众看到了新时代农村女性的风采。
说了这么多黄晓娟的事业,咱再聊聊她的家庭。黄晓娟的婚姻,那可真是娱乐圈的一大 “未解之谜”。她和丈夫结婚 37 年了,可关于丈夫的信息,几乎一点都没透露过。有人说,她丈夫是圈外人,也有人猜是不是什么大人物,不然怎么能把婚姻藏得这么严实?
其实,黄晓娟和丈夫是在她还没出名的时候就认识了。那时候,黄晓娟在文工团工作,丈夫是个普通的上班族。两人经朋友介绍认识,一见面就觉得特别投缘。丈夫特别支持黄晓娟的事业,知道她演出忙,家里的事儿基本全包了。黄晓娟在外面奔波,丈夫就在家里照顾老人、打理家务。
他们的儿子出生后,黄晓娟更忙了,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还要忙着演出。丈夫就主动承担起了带孩子的重任,换尿布、冲奶粉,一点不比黄晓娟差。儿子上学后,接送、辅导功课也都是丈夫在管。黄晓娟有时候觉得愧疚,觉得自己对家庭的付出太少了。
可丈夫总是安慰她,说她在舞台上给大家带来欢乐,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让她别担心家里。在黄晓娟的影响下,儿子长大后也选择了当兵。儿子在部队表现特别好,还成了家。现在,黄晓娟已经当上了奶奶,没事的时候,就和丈夫一起带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
虽然她很少在公开场合提起丈夫和儿子,但从她偶尔的只言片语中,能感受到她对家庭满满的爱和幸福。
2001 年,黄晓娟被特招入伍,进入沈阳军区前进话剧团。刚进部队那会儿,她特别不适应。部队里纪律严明,生活作息和外面完全不一样。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出操,被子要叠成豆腐块,吃饭、走路都有严格的规定。但黄晓娟没有退缩,她跟着新兵一起训练,努力适应部队生活。
在话剧团里,黄晓娟依然保持着对表演的热情。她参演了不少部队题材的话剧,把军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凭借出色的表现,黄晓娟在部队里的职务不断提升。2009 年,她开始担任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当上副团长后,她不仅要演戏,还要负责团里的管理工作。那时候,团里面临着人才流失、创作困难等问题。
2014 年,黄晓娟正式被任命为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长,成为了正师级干部。这个职位对她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作为团长,她要操心团里的方方面面,从演员的培训、演出的安排,到作品的创作、资金的管理,每一件事都要过问。
为了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黄晓娟经常和创作团队熬夜讨论剧本。有一次,为了一个军事题材的小品,他们连续讨论了好几天,推翻了好几个版本。黄晓娟对作品要求特别严格,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她的带领下,文工团创作出了多部优秀作品,在全军文艺汇演中拿了不少奖,为军队文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