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张晞临,依然活跃在片场,忙得不可开交。有人问他什么时候能歇一歇,他总是笑着摆手:“我家小儿子才7岁,作为父亲,我得一直忙到70岁才行。”
这位“老戏骨”真是别具一格,演了将近三十年的戏,荧幕上的角色已经翻了好几番——《黎明之前》里的精明齐佩林,《人民的名义》里让人又爱又恨的蔡成功,大家都对他的演技啧啧称赞,但要是转身问你“这演员是谁?”十个人里恐怕有八个说不上来。他倒不在意,总是说:“只要角色能让观众记住,演技就行了,我不过是靠演戏糊口的手艺人。”
谁能想到,这位“手艺人”年轻时可是个放弃铁饭碗的“愣头青”!
张晞临土生土长的北京胡同人,16岁就迷上了表演,跟冯远征在同一个业余班里混过。那时候,冯远征已经显现出不凡的天赋,张晞临的父母总是唠叨:“你看看远征,未来必成大器,你别再折腾了。”
尽管父母的劝说让他顺从地考入了北京印刷学校学印刷,毕业后也被外文印刷厂录取,然而在80年代末,能在印刷厂当技术员算是“铁饭碗”,工作稳定,工资不错,而且领导也很赞赏他。可是1985年,冯远征考入北京人艺学员班,成了后来著名的“五虎三凤”之一,张晞临心里却难以平静——他虽过得稳妥,但始终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1987年,冯远征再次鼓励他说:“你要真喜欢表演,就去考中戏吧。”他咬咬牙,报了名,专业考试顺利通过,可是临近文化课考试时他突发疾病住院,结果到考前一天才勉强考了过去,最终落榜。
接着,他转战北电,正赶上《霸王草》剧组招演员,导演一眼看中了他,邀请他出演男一号。拍戏期间,他完全忘了继续考学,结果考期已经过去。
1989年,张晞临已经23岁,冯远征早已出国深造,而他依然在为学业而奔波。而在印刷厂,他也不再受待见,因为他总请假,最后从技术员变成了清洁工,周围的人都打趣他说:“放着好工作不干,去当‘戏子’图啥?”
他没有回应,偷偷辞去工作,拿着改小一岁年龄的报名表,去考上海戏剧学院。三试时,老师察觉到他报了三年,脸红地承认自己这些年的考学经历,最后他说:“我真心喜欢演戏,再给我一次机会吧。”老师被他这股执着打动,最终破例接纳了他。
上戏的日子里,他是班里最“老”的一位,同学都喊他“临哥”,排话剧时,他总被安排演父亲或叔叔,久而久之,还得了个“上戏老父亲”的绰号。毕业后,他回到北京考上了中央实验话剧团,却发现那里规矩多得离谱,不如他想象中的自由,最终他决定辞掉这份工作。这个决定让他有好几年没戏可拍。
最艰难的时候,张晞临偶遇曾经在印刷厂的同事,心里充满了羞愧,不敢抬头直视。他为了生计,去央视的《艺苑风景线》当副导演,负责场地安排和演员对接,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许多导演都夸他能力出众。
1995年,他借着副导演的机会,参演春晚小品《父亲》,就演了个摄影师,虽然只有几句台词,但他琢磨了好几天才完成。三年后,他为郑晓龙做副导演,负责演员试戏,试来试去,郑晓龙突然提议:“你试试‘亮子’这个角色?”
他接过角色后便投入演绎,《一年又一年》播出后,亮子这个角色火得一塌糊涂,街头有人认出他,喊“亮子”,他激动得眼圈红了,立刻打电话给爸妈:“十年了,我终于能说自己是演员了。”那时,他33岁。
从那以后,他成了剧组里的“万金油”——主角、配角都接,不管台词多寡,他总是要与导演讨论一番。到2010年时,他已经拍了四十多部剧,常年泡在片场,成了圈内的“拼命三郎”,然而,即使他演的角色大火,他本人却依然是“看脸熟,叫不上名”的尴尬人物。
直到《黎明之前》让他演齐佩林,他认真修改剧本,将情报处长演得又奸诈又忠诚,观众终于记住了“齐帅”这个称呼。然而,接下来的《乱世三义》和《人民的名义》都大获成功,角色一部接一部地出彩,但他依旧没能摆脱“看脸眼熟”的尴尬。
他对此倒是看得开:“演员这个职业,能一直有戏演就行,红不红的,随缘。”
虽然演艺事业顺风顺水,但在感情方面,他却走得较晚。45岁时,他在一个聚会上遇见了朱敏,这位比他小十多岁的姑娘,笑起来眼睛弯弯的,令他一见倾心。其实三年前,他们在《雕刻时光》剧组有过短暂的接触,那时朱敏是主角,他只是客串,没说过几句话。但这次见面后,张晞临一直惦记着她。再加上父母的催婚,他硬着头皮开始追求她。
2011年,两人结婚,朱敏当时在圈内小有名气,婚后便选择回家,全心照顾张晞临。2014年,他们的大儿子出生,那时48岁的张晞临抱着婴儿手都在抖。后来,小儿子降生,张晞临更是将家里当作最重要的“基地”,抢着做家务,给孩子换尿布、冲奶粉等事儿做得比谁都熟练。
朋友调侃他说:“家里你排老几?”他嘿嘿笑着回答:“媳妇第一,俩狗第二第三,两个儿子排第四第五,我垫底。”
有了孩子后,张晞临开始有了更深的忌讳。有一次,一部话剧找他演一个在儿子墓碑前痛哭的父亲,他看了剧本后摇头:“不行,我家孩子还小,这种题材我接受不了。”导演也惊讶:“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他叹口气说:“当父亲后,心境不一样了。”
如今,59岁的张晞临,依然活跃在片场,2024年一整年就有10部剧上映。他与年轻演员搭戏,精神头比谁都足。有人问他是否觉得累,他指着手机里的小儿子照片,笑着说:“看看这个小家伙,刚上一年级,将来上学、娶媳妇,哪一样不需要钱?我最少得干到70岁。”
说这话时,尽管眼角有笑纹,但眼中那股光辉,反而比年轻时追求梦想时更为闪耀。
你到了这个年纪,家里还有小孩子等着养,是否会像他一样继续全力以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