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击“关注”之前,先给个支持吧!这样不仅方便大家互动、讨论和分享,还能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参与感哦,感谢你的支持!
编辑 | L.Y
吕丽萍,这个曾经在荧屏上大放异彩的名字,现如今却变成了笑柄。曾几何时,她凭借精湛的演技和一连串的大奖风光无限,可如今的她,已经沦为“过街老鼠”,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位曾经巨星的转变,看看她如何因为盲目的崇洋媚外,最终自食其果。
吕丽萍的成名之路可以说是波澜壮阔。她的演艺事业从《童年的朋友》开始,以出色的演技和不懈的努力收获了金马奖、金鸡奖等多个重量级奖项,迅速成为当时的当红女星。她的个人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三段婚姻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从与张丰毅的甜蜜,到与陶伟的无奈,再到与孙海英的幸福,演绎了一段段爱情传奇。然而,这一切光鲜亮丽的背后,吕丽萍的心态似乎开始发生了变化。
她的戏路非常宽广,不论是农村妇女、都市白领,还是历史人物,都能演绎得游刃有余。很多人称赞她演技自然,仿佛每个角色都是真实的生活。她不仅拿过金马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多个奖项,是名副其实的影后。早年,她曾与张艺谋合作,那时张艺谋还不如现在有名,两人合作默契,作品口碑极好。
吕丽萍的事业巅峰期是在90年代到2000年代初,特别是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她饰演的褚琴一角,展示了角色的深度和坚韧,观众印象深刻。总的来说,她的前半生,依靠实力和努力在娱乐圈打拼,赚了不小的钱,收获了不少荣誉。
然而,虽然事业有成,她的感情生活却颇为复杂。她有过三段婚姻,第一段是与张丰毅,婚后育有一子,但二人因感情不和在1991年离婚;第二段婚姻是与足球运动员陶伟,这段婚姻也没持续太久,最终于2001年因性格不合而分道扬镳。
2001年,吕丽萍与孙海英相识,两人因合作而产生了感情,经过两段失败的婚姻后,孙海英的真诚打动了她,于是她再次走入婚姻。二人不仅常在公众场合秀恩爱,还在活动中频繁出席,尽管这些美好的表象背后,却藏着不为人知的阴影。
曾经被尊敬的演员,如今却成为了人人讨厌的对象。理应在演艺圈享受荣誉的吕丽萍,因言行不当,变成了公众指责的对象。
而在最近,她更是做出了一个极大的笑话……
孙海英极其虔诚地信仰基督教,吕丽萍也受其影响,加入了信仰的行列。信仰本应是个人的事情,没什么可指责的。然而,当这种信仰被用来作为衡量标准,开始批判甚至攻击外部世界时,问题就出现了。
转折点出现在社交媒体的兴起。这个平台虽然给了她展示自己的机会,却也让她深陷泥潭。她开始频繁转发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最著名的一次,是她公开将同性恋群体斥为“罪人”,言辞中充满了歧视与攻击。此言一出,舆论风暴迅速席卷而来,连央视都点名批评她。尽管如此,她依旧毫不在意,甚至表现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固执态度。
如果说这只是冒犯了部分群体,2022年的几件事,则彻底让她与公众的情感产生了距离。7月4日,美国独立日,她身在美国高兴地发文庆祝,配上烟花视频,赞美“山姆大叔”的生日。然而,等到中国国庆10月1日来临时,她的社交媒体却一片寂静。她对两国节日的态度,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应。
接下来,更加离谱的事情发生了。在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吕丽萍居然第一时间发文悼念,配上安倍弹琴的视频和流泪的表情,甚至引用安倍的话语。众所周知,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深深刺痛了中国民众的心,而吕丽萍公开悼念他,几乎触碰了民族情感的底线。评论区瞬间爆炸,愤怒的网友纷纷涌现,吕丽萍的社交账号也因此被禁言。口碑几乎瞬间崩塌。
自2015年起,吕丽萍和孙海英便常年定居在美国。面对国内的争议,他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他们在海外发表的一些赞美美国、贬低中国的言论,让他们饱受批评,背上了“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骂名。
然而,吕丽萍和孙海英的“美国梦”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光鲜亮丽。网络上曾流传出孙海英在街头“捡垃圾”的照片,尽管事后他澄清是帮朋友,但照片中的他看起来憔悴不堪,着实让人心生疑虑。
到了2024年,吕丽萍回国探亲,镜头下的她白发稀疏,面容疲惫,早已没有当年的光彩。她晒出的厨房照片中,墙角的霉斑和杂乱无章的环境,透出一股窘迫感。没有了国内的助理和保姆,她的生活显然并不如她所描述的那般惬意。
更可笑的是,她曾盛赞NBA球星杜兰特生活简朴,一个月零花钱才99美元。结果,杜兰特的中文网立刻用豪宅、私人飞机、夜店狂欢的照片回击,吕丽萍瞬间成为了全网的笑柄。为了维护虚幻的“完美美国”,她甚至不惜抛弃事实。
更为荒唐的是,她自曝在美国摔伤,肩膀疼痛难忍,最终选择回国治疗。病愈后,她又回到美国,继续声称“那里更舒服”。这种“病了回国治,好了回美夸”的做法,让她彻底失去了观众的最后一丝同情。
最让人惋惜的,还是这一切对她儿子的影响。张博宇在国内的演艺事业本就不算火热,而现在,他的事业几乎停滞不前。他的作品评论区总是充斥着对母亲的辱骂,身处其中的他,成为了最无辜、最尴尬的受害者。母亲的一举一动,已然影响到儿子的职业生涯。
吕丽萍的故事,堪称一出“拎不清”的悲剧。她未能分清个人信仰与公众表达的界限,也没有意识到个人的好恶与国家立场之间的差距。她曾享受过这片土地带给她的一切荣光与财富,但在功成名就后,她却选择对准养育她的地方发起攻击。
当她一次又一次伤害公众的情感,当“别回来”的呼声充斥网络时,她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永远无法找回。
从曾经备受尊敬的表演艺术家,到如今形象模糊、言行荒诞的“网红”,吕丽萍亲手葬送了自己的未来。她那张写满疲惫与固执的面容,或许正是对“一手好牌打稀烂”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