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执导的电影《你行!你上!》在全国公映的第一天,我特意和太太去电影院观看。我跟她说,这部电影的水准简直比那部票房破百亿的作品更高一筹。虽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但或许姜文的作品更能引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共鸣吧。
为了偷懒,我请DS写了个故事梗概——
这部荒诞喜剧片的灵感来源于钢琴家郎朗的成长经历,混合了姜文标志性的黑色幽默、时代隐喻与热血叙事。影片讲述了少年郎朗在父亲郎国任的严格教育下,从沈阳的一户普通工人家庭起步,一路跋涉至北京、德国、日本,最终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实现传奇梦想的故事。
在《你行!你上!》的首映式上,姜文自信地评价道:“在我的影片中,它是第一!甚至比《让子弹飞》更胜一筹!”他补充说:“这是我第一次拍没有枪战的电影,却依然能拍得惊险万分,同时也十分感人。”
姜文还大胆放话:“我敢吹这个牛!”怎么说呢,和具有复杂剧情、需动脑的《让子弹飞》相比,《你行!你上!》的情节简单,伴着钢琴的伴奏,令观众倍感放松,影片自始至终都牢牢抓住了人心,使观众心情愉悦,简而言之:爽。
当然,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意见,认为这部影片太吵。或许,这些人就不喜欢《保卫黄河》、《浏阳河》以及“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样的旋律吧。
姜文饰演的郎国任是一位肩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好父亲。为了让儿子郎朗登上钢琴艺术的巅峰,他毅然辞去工作,始终陪伴在儿子身边,将郎朗牢牢握在手中。
在郎朗的成长旅程中,钢琴老师换了好几位。影片中出现的四位老师,各有个性。特别是诸葛伯乐,这位南亚华侨具有与国际顶级钢琴艺术圈沟通的资源,为郎朗的演奏水平大大提升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不过,诸葛伯乐提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要求:郎朗“跟着父亲,只能成为父亲,只有跟着大师才能成为大师”,对此,郎国任是绝对不答应的。
一段精彩的对话出现在影片中——
郎:诸葛大师,你在欧美钢琴圈是什么地位啊?
诸葛:老子可是华人天花板!
郎:天花板上面呢?
诸葛:上面是钢筋混凝土和老鼠……
郎:那更上面呢?
诸葛:当然是金字塔的尖端……难道你想要?
郎:没错,我就是想要那个。
郎国任根本不愿意让儿子依附于某个所谓的大师,他决定为儿子申请美国顶尖的克鲁兹钢琴学校,并成功被录取……这让诸葛伯乐相当恼火,怒斥郎国任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姜文的电影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时代隐喻”。我们旨在加入世贸组织,但加入并不意味着融入,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向巅峰迈进。当他人想要卡住我们的脖子时,我们要勇敢说不。若有人说你儿子手指短,无法弹钢琴,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就是要打破你的“天花板”,我要成为世界第一,让你觉得非我不可,而不是非死不可。
子女就该如孙仲谋,父亲应当如郎国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