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看结果,我会把7月18日这期节目,定位为《歌手2025》比赛以来的最佳。原因很简单,跟马嘉祺、者来女等在场时的比赛相比,这期节目没有特别难听的表演。
十年后再登《歌手》舞台的Allin,一曲《失恋无罪》,告诉我们芭乐情歌也不是谁都能唱好的。至于李佳薇的《想你的365天》和米奇的《There you will be》,都在向我们示范曾经的《我是歌手》是如何打动人的——不用繁复的舞台设计,不用复杂的编曲,只要简简单单唱好一首歌,就足以声入人心。
就连我历来不太感冒的GAI,都带来了一首动人的《故湘·风》。这首歌就类似当年的《成都》,不用飙高音,但也可以单曲循环。
至于单依纯的《开始懂了》,不是我那杯茶,但是也不难听。
没想到,比赛的结果却给我们整了出大的。
单依纯现场排名倒数第一,却凭借17.35%的云端投票,勉力保住了第六的席位。至于早该走了,但这期不该走的GAI,现场得票率排名第四,却被4.65%的云端投票给最终送走了。
想不到吧,一向“升咖”呼声最高的单依纯,居然要用跟马嘉祺同样的套路保下来。我们该怎么说饭圈力量以及资本力量呢?
早就有人说了,《歌手2025》这个云端投票饭圈极易介入,那些粉丝基础强大的人,饭圈才有更强的组织力去保护他们心爱的偶像。
模样和十年前相差不多的黄丽玲、李佳薇,再加上一个刘海消失的沈梦辰,如果不注意,还以为我们在看的是十年前的《我是歌手》。
想来也是唏嘘,《歌手2025》开始好听了,居然是因为十年前的那批人回来了。
再加上终极返场的林志炫,终极袭榜的胡海泉,名单揭晓的那一刻,最大的感受就是“癫”,我们知道他们有几把刷子。但是偌大一个华语乐坛,就找不到几个唱得的“新人”吗?
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了,十年来,华语乐坛看似喧嚣,其实越来越不济。宝岛的唱片工业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香港“顶流”跨不过罗湖,内地则被抖音口水歌占据。还有好好做音乐的唱片公司吗?还有不买热搜不频频录综艺好好做唱片的歌手吗?
卒!
又说单依纯,结果宣布那一刻,她一脸尴尬。
某位音乐博主说,单依纯是被他们的粉丝和自己给玩脱了。
粉丝容不得有人说她难听,一有反面意见就“如何呢,又能整”;单依纯则陷入了风格追求的歧途里。
他们动不动就说单依纯是新生代里唱功机能最强大的歌手,问题是唱功是先天条件,是前提,但真正好听的音乐才是主菜啊!
从《李白》以后,真正在大众眼里好听的音乐有几首?大家心知肚明。粉丝或许会以普罗大众不懂音乐开脱,如果不需要普罗大众评价,那么这个节目还设置大众评审干嘛呢?
有位博主分析《开始懂了》油在哪里。主要是他在副歌很多句子句尾做了很强的修饰音,把一个字断开成两个音,而且几乎所有的句尾处理方式都如出一辙,会不断冲击听众的记忆点。
有人说,《中国好声音》时期的单依纯是很有感情的,现在的单依纯则像一个只讲技巧没有感情的机器。
额,希望她能改正吧!
为什么这季《歌手》评分低至4.3?
越来越繁复的赛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选人策略,还有饭圈容易介入的投票结果,导致了这股高口碑节目,走向常常只能用“癫”形容!
而对于曾经喜欢《我是歌手》的观众来说,打动人心的舞台才是第一位的啊!
(以上观点仅希望节目越办越好,如过冒犯之处,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