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
最后还是管事的人出来说话了。一张纸,几个字,就把这几天的吵闹给按停了。大家伙也不用猜来猜去了,事情就摆在那,看得见,摸不着,心里却明镜似的。
本来一首挺好听的歌,叫《年轮》。多少人听着它,想起些旧事,心里头或是甜,或是酸。可现在再听,味道好像就变了,多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
就网上有个人,谁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嘴巴一张,随便说了一句话。就像往平静的水塘里扔了个不大不小的石头,那水波,一圈一圈荡开,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那个女的,叫张碧晨,她就认准了,说这歌就是她先唱的,别人不能算。话说得很硬,没有给自个儿留一点转弯的余地,好像这事儿就是板上钉钉,不许人碰。
那写歌的人呢?
那个男的咋说的写歌的叫汪苏泷,他没说得那么死。他说歌是他脑子里出来的,一个字一个字码的,他也唱了,要不就算两个人都是头一个唱的吧。听着像是想让事情快点过去。
这事儿就奇了。到底啥叫原唱?是写出来就算,还是第一个进棚子录了音就算?还是最后电视剧里放了谁唱的那个版本就算?这事儿,咱们这些听歌的也搞不明白。
一首歌,两个人唱,原本是多好的事。一个有那么好的嗓子,唱得人心都跟着揪起来。一个有那么好的脑子,能写出这么动人的词和曲。俩人合在一起,才有了这首歌。
本来是一件让两个人脸上都有光的好事情,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非要分个你我高低,争个前后顺序。这名头,有时候真就那么重要,比人和人之间的情分还重?
后来《花千骨》的制片人拿出来的那个证明,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当初就是定了两个人,录了两个版,俩人都是原唱。这下好了,不用争了,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那几天网上可热闹了,这边一堆人,那边一堆人,都觉得自己护着的人有理。吵得天翻地覆,其实歌还是那首歌,就是听的人心里,结了个疙瘩。
听说他们以前关系还不错,在台上台下,也都是互相帮衬着。一个会写的和一个会唱的,能凑到一块儿,那是多难得的缘分。现在为了争个名头,都忘了。
这事儿一出,以后俩人再碰上面,得多难受。一首歌,本来是他们俩共同的好作品,现在成了一道看不见的墙,横在中间,谁提起来心里都堵得慌。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为了点儿虚名,能把实实在在的好关系给弄丢了。外人看着都觉得可惜,不知道他们自个儿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不会也觉得有点不值当。
一件挺好的事情,最后谁也没落着好。歌还是那个歌,但听的人心里有了疙瘩。唱歌的人心里也不痛快。本来能让两个人都添光彩的事,最后变成了互相的一根刺。
最后那个女歌手,就说了句不用回头看,也不用多说了。听着像是不想再提了,也像是有那么点不服气。反正,这事就算这么过去了,风吹过,不留痕。
一首歌,一阵风,就把事情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有时候想想,人跟人之间那点情谊,有时候真是比纸还薄。风光的时候都好说,一遇上点事,可能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