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年龄大,就能叫做老戏骨!”近年来,“老戏骨”一词逐渐成了那些演技平平的演员宣传的工具。只要是年纪大了,似乎就能被轻易地冠上这个标签。但实际情况是,有些演员根本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作品,整部剧拍下来,角色不过是一个表情,甚至有些人连台词都记不住,却偏偏自诩为“国家级演员”。这些所谓的“老演员”们,真该醒醒了,年龄大并不等于演技好!
有时候,一个角色能让演员吃一辈子,这既是幸运,也是诅咒。它既能将演员推上巅峰,也可能让他们陷入瓶颈,永远走不出角色的阴影。张铁林就是典型例子。当年他饰演“皇阿玛”时,霸气外露却不失可爱,观众十分喜爱。但这之后,他似乎无法摆脱皇帝这一角色的影像,不管演什么,都是“朕”的威风,完全没有突破,连老同学张丰毅都直言:“除了瞪眼,他还会什么?”这种演技,第一遍是经典,第二遍就变得熟悉,而看多了,观众就会觉得腻了。
与张铁林有相似困境的还有赵雅芝。她饰演的“白娘子”无疑是几代人心中的仙女形象,那份端庄美丽成了她的代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似乎也陷入了角色的固化,不管是演民国大小姐还是朝堂长公主,演技总是离不开白娘子那套温柔腔和兰花指。虽然她依旧美丽动人,但这份美已不再新鲜,观众所看的是情怀而不是角色的多样性,而情怀这东西,总会有一天被消耗殆尽。
演员的演技不仅仅在于角色的外形或表现,更在于内在的品格。有些演员的问题远超演技,像张铁林,不仅仅是表演失当,他似乎将“皇阿玛”的脾气带到了生活中。采访时总是傲慢不羁,言谈举止令人不悦。更让人失望的是,他的国籍风波。当他在综艺节目中高谈阔论,表示自己要“弘扬中国文化”时,大家不禁怀疑,这位有外国护照的演员,真心为中国文化着想吗?这种言行不一,显得特别虚伪。更糟的是,私生活一团糟,曾因与女演员拍吻戏不顾对方感受、私生活风波不断等问题频频登上热搜。原本为老戏骨加分的形象,迅速崩塌。
张国立也并未幸免于此。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张国立的演技没得说,像《铁齿铜牙纪晓岚》这样的经典角色,深入人心。但是,近些年他似乎有些“掉链子”,转战“老年偶像剧”,与比自己年轻好几岁的女演员谈恋爱,观众看得都觉得尴尬:他是缺钱,还是缺好剧本?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代言的“一元投保”保险事件,因央视曝光而引起轩然大波。这种保险产品本质上是骗局,用低价吸引客户后却高价续费,退不了还强制续保,结果让很多中老年人受骗。作为代言人,张国立没有出来澄清,只是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比任何辩解都更加伤人,曾经积累的信任和口碑瞬间崩塌。
章子怡也是其中的一个反面例子。作为华语电影的“天花板”,她的演技无可挑剔,《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至今无人能敌。观众对她的期待,当然是继续贡献精彩的电影作品,但她却选择了演电视剧《上阳赋》,而且还硬要演一个从十五岁开始的少女角色。四十多岁的她,瞪着无辜的大眼睛、嘟着嘴卖萌,试图呈现天真烂漫的形象,却让观众感到格外不适。这种“拧巴”的角色选择,不仅让观众对她的定位产生疑问,也令她的人气受到影响。观众想要看到的是电影中的影后,而不是在电视剧中拼命“扮嫩”的她。
时代已经变了,观众的口味也发生了转变。过去因为信息闭塞,大家对演员的表现带有情怀滤镜,而现在,互联网使得一切都透明化,演技好坏、人品优劣都一目了然。想靠一两个经典角色维持终生?不可能。想依靠年纪和资历混日子?也不行。想在剧组里依仗年长辈分,自以为是?就等着被网友骂上热搜吧。所谓的“老戏骨”,并不是通过年龄积累出来的,而是通过一部部扎实的作品和一个值得尊敬的品格获得的。它是时间对演员的奖励,而不是避风港。
当演员在观众面前卸下滤镜,真正展现出的是他们的内在,是否值得我们尊重与喜爱,一目了然。我们每一个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和手机屏幕,都是最有力的选票。
因此,作为观众,我们应当提升自身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不再盲目崇拜所谓的“老戏骨”。同时,希望那些“老戏骨”们能看清自己的问题,勇于突破自我,用更加精湛的演技和更具深度的作品重新赢得观众的喜爱与认可。
真正的好演员,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凭借深刻的理解与精湛的技艺完美塑造每一个角色,而不是仅仅在自己曾经的影像里打转。否则,口碑迟早会崩塌,所谓的“老戏骨”也只会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