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观看完《扫毒风暴》之后,难以入眠,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想不通,在卢少骅大案告破后,为什么林强峰最终会死?他没有死于那场围捕卢少骅的重大行动,而是在一次普通的协助外地警方抓捕吸毒人员的任务中英勇牺牲。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网友,甚至有人觉得剧集最后的安排是烂尾,认为林强峰之死过于突兀和多余。但事实并非如此。林强峰的死亡并非剧集的烂尾,更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剧方早在很早之前就已埋下了伏笔。当一些影评人胡乱“剧透”杨威会死时,我已经知道,杨威不会死,真正的死亡注定会是林强峰。
剧方从一开始就设计了这个悬念。林强峰的死亡信号,早已隐藏在细节中,潜藏在歌词、扇面上,甚至是镜头的晃动中。《扫毒风暴》中的一首插曲尤为动人,狂野的女声反复吟唱着“今夜,我欲乘风归去”。每当林强峰回忆过往、遇见故人,或者处于关键时刻时,这首歌总会响起,而每次听到那句歌词时,我都会有一种预感——林强峰的死亡已经注定。他的内心早已做好了死的准备。用专业术语来说,他是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在剧播期间,很多观众批评段奕宏饰演的林强峰有太多的小动作,觉得他不像一个合格的警察,尤其是在卧底多年后重新回到警队的情境下,甚至有人质疑他不符合缉毒警察的形象。但他们似乎并不理解,林强峰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创伤,他曾亲眼目睹战友李百川被毒贩残忍杀害。这种经历深深刻在他心中,影响了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林强峰的行为,不是疯癫,而是由于创伤的后遗症,他的内心在极力克制,然而,这些创伤依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
内心深处,林强峰一直在责怪自己没有在李百川牺牲时挺身而出,与他同生共死。他把这段痛苦的回忆讲述给下属,曾问过下属们,若是处在同样的情况,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三剑客”回答得毫不犹豫——“干他!”没错,就是“干他”,和战友一起拼死拼活,干掉那些毒贩!然而林强峰没有这样做,这个理性的选择似乎是更有价值的,但在李百川死的那一刻,林强峰也几乎丧失了自己。
当罗炳章(龙哥)审讯时,林强峰也去过。两人交谈时,龙哥问他是谁,林强峰报出了李百川的警号。黎队那时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但他并不知道,林强峰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他希望死的是自己,而李百川能够活下来。那首歌“今夜,我欲乘风归去”,不禁让我想起林强峰心中的遗憾——“无人完成这遗志”。
李百川曾送给林强峰一把扇子,扇面一直是空白的。直到卢少烨被判刑的那一天,林强峰才在自己房间里兴高采烈地准备砚台、毛笔,准备为自己的人生题字。然而,最后他并没有完成这一切。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把他从这个梦想中叫走,而在那次任务中,他英勇牺牲。
林强峰的牺牲向我们传达了剧方的深刻寓意:缉毒警察的日常充满了危险,随时可能牺牲,而不仅仅是破获重大案件的警察才值得尊敬。所有的缉毒警察,都是英雄。他的未完成的扇面象征了林强峰未曾完成的人生,这段“白板人生”不属于他,而是他代替李百川活下来的。他最终抓捕了罗炳章和卢少烨,几乎找回了自己,几乎回归了正常的生活,但一切在他准备为自己的人生写下篇章时戛然而止。
这种戏剧化的设定,正是对人生无常的真实写照。许多观众抱怨剧中的镜头“晃”,认为不自然。但其实,有观众解释称这种镜头的晃动正是为了表现紧张氛围,尤其是在抓捕行动和情绪冲突的关键时刻。甚至在剧集播出后,导演连夜带人重新剪辑了镜头,调整了画面的稳定性。然而,在最终抓捕卢少烨的镜头中,画面再次出现了晃动,甚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段画面不禁让人联想到游戏画面,林强峰仿佛从画面中抽离,成为了一个虚无的存在,仿佛在随镜头飘动,最终成为了游魂。
这正是在暗示——林强峰已经死了。这一切,正如一个未完成遗愿的幽灵,在世间游荡、徘徊。这种镜头的晃动正是表达这种“游魂”般的情感和意境。
与《暗冰》粗制滥造的剧情相比,《扫毒风暴》无疑展现了更高的艺术水准。它不仅仅是编织爽文剧情,也没有像一些剧集那样美化毒贩,追求流量和话题。特别是剧中的卢少骅,他并不是那种反派式的“有情有义”,而是一个极其高智商、高情商却冷血无情的社会人。他对身边的人关怀备至,话语甜美动人,但却毫不留情地利用他们。这种人格魅力无疑令人迷惑,但剧方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他的真实面目,卢少骅的所有行为都是经过精心谋划的,他早早布下了一个看不见的网,无论是亲人、兄弟,还是爱人,都只是他工具的一部分,随时可以利用。这种复杂的人性探讨,比起单纯的“黑帮大哥”式美化要深刻得多。
如果卢少骅没有从事毒品制造,他在其他行业同样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他从来不是你可以全心投入感情的人。归根结底,他冷血无情,擅长通过诡辩和人心攻占他人,而不是依靠暴力。这种冷静、无情却又极具魅力的人物形象,成为了剧中最具深度的反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