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徐少华因为片酬仅差5元,毅然放弃了《西游记》中唐僧的角色。时光荏苒,如今他不得不通过商演再次追寻经典,以此谋生,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命运总是捉弄人。
当年,在《西游记》的拍摄现场,徐少华是第二位出演唐僧的演员,不仅演技出色,而且气质非凡。可是,当他得知六小龄童的剧组薪水比他高出5元时,心中的不满油然而生,最终选择了离开。后来,那份角色由迟重瑞接替,而迟重瑞如今风光无限,成了豪门阔太的丈夫。
而徐少华呢?在山东的话剧院担任副院长,虽然也拍了一些如《布衣孔子》的冷门剧作,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自2007年起几乎隐退,偶尔出现在小制作中,成了一种小角色的常客。
人生的选择确实至关重要,但剧组的薪酬不公也不能不怪。艺术追求能否与金钱和谐共存,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几元的差别,他的黄金时期溜走,如今只能在街头穿着僧袍走穴卖唱,甚至被网友戏称为“捞金王”,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作为艺术家,他们的清高不能换来面包,面对现实,谁都需要低头。想想,这一生就因为那5块钱毁掉了大好前程,早知今日,他当初何苦如此执拗?
为了工资差异,整个剧组气氛都因而变得沉重,连导演杨洁都显得无可奈何,现在只能靠回忆支撑,这可真是没落的一幕。
经典角色如同双刃剑,演绎得当便成耀眼的光环,演砸了反而成了锁链。徐少华终身被唐僧的角色束缚,似乎再也无法脱离那件袈裟。
认命吧,至少他并未饿死。许多普通人都是如此,为了生计低头并不丢人。再与迟重瑞的顺利人生一对比,徐少华的经历更显得凄凉——同一角色,却有着不同的命运,机缘巧合之间,变化无常。
希望这位老艺术家在晚年能过得安好,别再拼得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