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冰面上,一层白雾如轻纱般笼罩,弥漫在周围。女孩那优雅的身影穿梭其间,她踮起脚尖,双臂展开,如同绽放的花朵般轻盈舞动。她的冰鞋在夜的寂静中发出尖锐的摩擦声,犹如一记刺耳的警钟,撕裂了原本诡谲的钢琴旋律。突然间,一腿抬起,冰刀划过身体,那旋转的动作几乎像是死亡的舞蹈,细腻的脖颈如同脆弱的脆片,闪烁着危险的气息……
那是艳丽的红发,还是汩汩流淌的鲜血?从画面上看,红色的色调,似乎在和她的命运相呼应……
当今年夏的院线电影上映,种类繁多,热闹非凡,从喜剧到动画片,再到好莱坞大片,每一部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然而,如果想要在炎热的夏季中得到一丝清凉,不能不提一部关于花样滑冰的悬疑惊悚片。这部电影名为《花漾少女杀人事件》,是一部独树一帜的作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类似《乔妍的心事》《想飞的女孩》等双女主电影在电影院中频繁上映。然而,它们的结局往往备受争议,口碑和票房惨淡收场。而这部影片,作为新人导演周璟豪的首部作品,不仅作为华语电影独苗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还在国内上映后获得了豆瓣7.4分的成绩,成为一部文艺偏向的院线佳作。
尽管如此,影片是否真如其外表所展现的那般诚意满满,还是只是用一个充满外壳的伪装掩盖内在的空洞?今天,我们就来剖析这部影片的内涵与外延。
影片开头,张子枫饰演的江宁就在一个血腥的场景中亮相,她一刀致命,鲜血溅满了她的脸庞。江宁是一位从小便投身花样滑冰的运动员,然而为了这项运动,她放弃了学业和常人的生活。随着青春的发育,她的身体逐渐不再听使唤,连累了她在赛场上的失利。母亲,作为她的教练,对她的忽视和冷淡逐渐让江宁陷入了无尽的孤独和困惑。
而随着江宁的成绩不断下滑,情绪也逐渐崩溃,甚至开始怀疑身边的人对她进行暗中伤害。在这样的状态下,江宁感觉自己生活在一根极度紧张的弦上,承受着比赛的巨大压力,同时也面对母亲冷漠的压迫,仿佛随时都会被撕裂开。
直到钟灵的出现,打破了她压抑的世界。钟灵,一个在冰场门口工作的小女孩,她的出现让江宁逐渐接触到赛场外的世界。然而,钟灵并不像她看上去那么单纯,她迅速吸引了江宁母亲的注意,开始在花滑的世界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江宁,在母亲的眼中逐渐变得不再重要。她开始失去原有的训练场地、冰鞋、节目,甚至连母亲对她的关爱也被钟灵取代。江宁的嫉妒与日俱增,这种情感在她内心悄然发酵,愈加强烈。
直到有一天,江宁邀钟灵在冰场上比试,她一次次摔倒,而钟灵却轻盈如燕,翩翩起舞。忍无可忍的江宁,最终举刀杀死了钟灵。令人意外的是,母亲目睹了这一切,在满脸鲜血的江宁面前,她的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却仅仅吐出一句话:“我来处理。”
影片在这段矛盾逐渐升级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拖沓。原本的悬疑气氛逐渐消散,代之以一种复杂、混乱的剧情走向。江宁与钟灵之间的多次冲突和互动,包括酒吧的争执、反抗暴力、相互倾诉,甚至共同背负毒品的指控,都显得毫无逻辑和动机,似乎是为了推动人物情节而刻意制造的困难。这些看似重要的事件,往往让人感到困惑。
影片的最后一部分更是让人失望。江宁在赛场上再次遇见死去的钟灵,她换了一个场馆当球童,不再染红发,也不再训练。最终揭示真相,江宁患上了人格分裂,钟灵仅仅是她幻想出来的完美另一个自我。从始至终,江宁都在与自己内心的另一个“完美”自我作斗争。影片最后的高潮——她与母亲的对话,试图揭示她内心的困惑和痛苦,但却因拖沓的节奏和冗长的台词而失去了力量,结局也显得疲软且缺乏情感冲击。
尤其是在精神分裂的表现上,影片处理得并不细致,反而让人觉得有些牵强。精神分裂这一题材本身就有些俗套,导演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突破,也未能贴近真实的心理症状。此外,影片所表达的东亚母女关系也有些冲突和不清晰,母亲的压迫与江宁的努力似乎在最后的剧情中戛然而止,使得整部影片的主题和情感走向失去了应有的深度。
不少观众指出,《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与《黑天鹅》、《爆裂鼓手》、《我,花样女王》等经典电影的情节、人物甚至镜头高度相似,这使得其是否为抄袭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的来说,虽然这部电影在视觉风格上表现得非常独特,情感表达也有其亮点,但影片的叙事漏洞和过于拖沓的节奏使得其很难在情感上引起深刻的共鸣。无论是创作的独立性,还是主题的处理,都还需要更多的打磨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