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彬的故事,说实话,真让人佩服。她已年过四十,却始终没有投身娱乐圈的喧嚣与浮躁。没有过多依赖综艺、话题性、流量和“回忆杀”,她仅凭一双舞蹈鞋、一根舞者的腰肢,安静地在国际舞台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路。可以说,她的成就,绝非只是“打个响亮的名号”。尽管现如今她的名字没有当年那么响亮,王亚彬依然凭着自己的坚持活得比任何人都要坚韧、硬气。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当今许多人提到她,仍然浮现脑海中的那个“卖豆腐的王小蒙”,仿佛她的整个人生就停留在《乡村爱情故事》中的那个角色。每每有人提到王亚彬,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她怎么突然消失了?不跟赵本山合作,岂不是自己断了前途?”但你真的觉得,她的选择错了吗?
与现在那些拼命争抢大IP的小花小生相比,王亚彬走的路简直是另一番景象。别人都在拼命挤进热门的剧集,她却在火热的剧本面前选择主动退出。当年《乡村爱情故事》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这在内地的电视剧市场中简直是“收视率保证”。无论演技如何,只要出演王小蒙这个角色,代言、广告、综艺节目纷纷接踵而至。而她呢,毫不犹豫地说:“不演就是不演”,理由也很简单——时间上对不上。
因为那时的王亚彬刚从研究生毕业,手上有一个连演十六场的大型舞剧机会,那是她真正渴望的东西。你可能会觉得她是不是“脑袋进水了”,但正是这一份对自己真正热爱的坚持,成了她与众不同的地方:她早早就清楚,名气和金钱或许可以带来一时的满足,但它们无法成就她的终极目标——追寻艺术的真正意义。
26岁的王亚彬就明白,短暂的名声换不来一生的热爱,她对此非常清醒,也非常坚决。许多人习惯给她贴上“赵本山捧出来的”标签,但仔细看她的履历,你会发现:几乎每一步的成功,王亚彬都在与赵本山的关联之外,靠着自己的努力在走。
她六岁开始跳舞,是因为她的身体较弱;19岁便在央视春晚领舞,那不是谁“捧”出来的,而是十几年的苦练成果。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让她为章子怡担任舞替,凭借的是她能完成高难度的武打舞段。可以说,王亚彬的成名,完全是凭自己的一技之长,而不是借助某个大人物的助推力。她退出赵家班并不慌张,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只依赖“王小蒙”这个角色活着的人。
从《乡村爱情故事》退出之后,王亚彬并没有选择继续拍戏、赚取更多的名利,而是投身舞蹈这一冷门且充满挑战的领域,自己开设工作室,亲自编剧、编舞,甚至带着演员进行反复排练,精益求精。她的代表作之一《青衣》,为了这个剧,她专门请戏曲老师从头学习基本功,将角色的“人物执念”通过舞蹈精雕细琢地呈现出来。后来,《青衣》在国内外的巡演中,甚至在以色列国家歌剧院上演,王亚彬也因此被舞蹈界正式认可为“能讲故事的编舞家”。
2017年,她受邀为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编舞,成为历史上首位担任此职的中国编舞。这是一家顶级舞团,能够获得这个机会,完全凭借她的作品和实力。随后,她的作品还提名了“奥利弗奖”,这被誉为是英国舞台界的“奥斯卡”,是对她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王亚彬的这17年,给内地娱乐圈上的一课:无论热度多高、流量多大,最终能让你站稳脚跟的,永远是作品。而她从不依赖综艺、话题性和人设的炒作,她所追求的是观众愿意掏钱来看她的演出。那才是真正的本事。
今年7月15日,王亚彬发布了一段在海边跳舞的视频,穿着简单,外套随意地绑在腰间,脚上还穿着鲜艳的大红袜子。但当她舞动起来,腰肢如水般柔软,小腿的线条清晰可见,一眼就能看出,那是数年如一日的努力和练习得来的功夫。40岁的她,舞蹈的身段依然灵动如十八岁少女。没有滤镜、没有修图,一段简单纯粹的舞蹈就足以让人屏住呼吸,沉浸其中。
相比之下,那些年轻的小花小生们呢?年纪轻轻,皮肤和演技全靠医美与配音,靠着几个综艺节目和话题炒作热度,可当真的需要“真刀真枪”站上舞台时,却一个个半点本事都没有。王亚彬与他们的差距,恰恰在于,她不需要娱乐圈来证明自己,她早已在更大的舞台上获得了胜利。
所以,王亚彬没有“输”,她只是拒绝了一条更轻松、快速的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内娱上了宝贵的一课——不要总想着怎样才能快速成名、迅速积攒流量,不要将“情怀”与“流量”作为遮掩不足的挡箭牌。只要作品足够好,哪怕你从热门剧集中消失了十七年,观众依然会记得你。
这课,说给谁听?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