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大王”陈佩斯的作品《戏台》原定于7月17日上映,但就在上映前几天却突然宣布推迟,官方解释称是“制作技术出了问题”,但背后的原因却显而易见——资本的压力。
作为一代喜剧大师,陈佩斯曾多次登上春晚的舞台,成为70、80后童年的回忆。1984年,他和朱时茂首次合作的小品《吃面条》标志着中国春晚历史上的第一个小品,开创了中国喜剧的新时代。多年来,他为观众带来了如《羊肉串》、《警察与小偷》等经典作品,以其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表情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成为喜剧界的标杆人物。
然而,1998年之后,陈佩斯选择离开了春晚的舞台,转而投身话剧领域。他直言,当时的春晚创作氛围早已不再纯粹,外界的干预让他无法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在离开后,他的一些作品遭遇“封杀”,演艺圈几乎对他“消失”了。尽管如此,陈佩斯依旧坚持独立创作,不为名利所动,他曾自嘲为“很干净的演员”。
32年后,他终于带来了自己的新作《戏台》,这部作品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然而,在正式上映前,《戏台》却因为暑期档的激烈竞争被迫推迟。尽管影片有黄渤的加入,但因缺乏流量明星和特效大片的助力,它无法在票房上与其他商业大片抗衡。而姜文的《你行,你上》以及《长安的荔枝》等影片的提档,使得《戏台》的排片受到了更大压力。
最终,陈佩斯只得低头退让,为了电影的顺利上映,他在对观众的道歉中表达了无奈。尽管如此,陈佩斯依然坚持艺术创作的底线,恳求观众理解,这位曾在舞台上风光无限的喜剧大师,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希望艺术世界能够不再被“钱”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