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位已经有很长时间未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女演员频繁登上热搜,她就是——孙菲菲。
很多人可能对她的名字感到陌生,那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提到孙菲菲,许多观众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她那张清新脱俗的面庞——一双如柳叶般的细眉,杏仁形的眼睛,温婉的气质,她曾是古装剧中的“美人代言人”。
大家如果看过《李卫当官》,应该对她饰演的岳思盈印象深刻。
在那时,孙菲菲的事业如日中天,未来一片光明,她完全有机会成为一线花旦。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毁掉她演艺生涯的,却是一场发生在15年前的剧组暴力事件。
根据孙菲菲事后的描述,2010年12月23日,拍摄《血色恋情》的剧组在辽宁凤凰山的片场。孙菲菲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和助理刘蕾准备回酒店时,突然被三名男子拦住了去路。
这三人分别是当时剧组的副导演、摄影师以及导演助理。摄影师张中民还是导演张汉杰的侄子。导演助理率先开口,“孙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您。”孙菲菲以为是关于拍戏的事情,于是回应道:“说吧。”没想到对方突然问道:“你以前说过我不是个东西?”这一句话让孙菲菲一时没反应过来,她疑惑地转头问旁边的人,“他说什么?”
还没等到解释,对方竟然向她吐了口水,并狠狠地甩了她一巴掌!孙菲菲捂着脸,气愤地大喊:“你疯了吗?竟然打人!”但对方根本不理会,直接把她推倒在地,另外两人也迅速上前暴打她。
其中,导演助理杨兆华朝她吐口水、扇耳光、肆意殴打;制片人姚远更是毫不手软,将她推倒在地,并连续踢了她几脚。
最令人心寒的是,现场数十名工作人员竟然没有一人出手相救,而是冷眼旁观。孙菲菲的助理刘蕾尝试拨打报警电话,却被灯光师抢走了手机,并将其摔成了碎片。
这不仅仅是“争执”或“拉扯”,而是一场赤裸裸的围殴。事后,孙菲菲的照片显示,她的双腿布满了淤青,视力模糊,持续呕吐,最终被诊断为脑震荡。
事件曝光后,孙菲菲第一时间报了警,然而警方却迟迟未立案。直到媒体介入后,案件才开始得到处理。孙菲菲表示,这件事之所以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是因为剧组的高层人物对相关人员施加了威胁,最终导致这起事件不了了之。
从那时起,孙菲菲在娱乐圈基本进入了半隐退状态,然而,到了2023年,她再次提起这段往事,许多网友开始质疑同剧组的王阳为何当时没有伸出援手。王阳立刻发表声明,称自己当时不在现场,而孙菲菲还曾为他辩解过。
然而,后来却发现,王阳在当年接受采访时,却公开力挺导演。孙菲菲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被当成了“枪使”。更令人气愤的是,孙菲菲还爆料称,在自己被暴打后的剧组停工期间,王阳还和她一起吐槽导演“就会欺负人”。
假如说,你和同事天天吐槽老板,但当老板欺负你时,这个同事却向人事说老板人超好,这种同事该不该拉黑?
尽管有人为王阳辩解,称他当时只是想明哲保身,但问题是,他完全可以说一句“我不知道”,而非睁眼说瞎话,力挺一个显然有问题的导演。而在事后,他还借着孙菲菲的伤痛为自己洗白,这种行为实在低级。
从2010年那场暴力事件,到2023年孙菲菲再次回忆起那段经历,看到王阳冷漠地撇清关系、毫无歉意的采访,她的内心无疑感受到了背叛的刺痛。更为心酸的是,直到2025年,她依然不得不再度提及这段往事。
孙菲菲并非单纯地在回顾自己所受的伤痛与委屈,她更想传达的是——她曾真心地相信过这个圈子,曾真心去帮忙,可换来的却是冷漠和背叛。
尽管如此,至今为止,王阳对她的指责仍未做出回应。孙菲菲再提此事时,她语气中并没有太多怨恨,更多的是一种释然与看开。
如今,孙菲菲早已退出了娱乐圈,而王阳这两年声名鹊起,成了“叔圈顶流”。尽管这则新闻再次让两人的名字再次联系在一起,但不知这会不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
那场暴力,成了孙菲菲人生的分水岭。身体上的伤害,尤其是对一个女演员至关重要的容颜,固然严重;但更致命的,是她在圈内被彻底“拉黑”。她成为了一个“麻烦”的代名词,一个“不好合作”的忌讳。
她的事业如断崖一般急剧下滑,从女一号到女配角,再到无戏可拍。她用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代价,换来了一次悲壮的“坚持不妥协”。她曾说过不后悔,但那份深深的悲凉,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同身受。
然而,更残酷的还在后头。
由于正常的法律途径无法得以解决,孙菲菲只能借助互联网,反复讲述自己的遭遇,希望通过舆论的力量,争取迟来的公正与正义。然而,得到的却是另一轮的羞辱。随着剧组的男主角王阳翻红,成为了“叔圈的顶流”,无数粉丝涌入孙菲菲的评论区,痛斥她“蹭热度”、“祥林嫂”,甚至质疑她“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抓着不放”。
看吧,这个世界是如此扭曲。一个受害者,因伤口迟迟无法愈合,不得不一次次揭开那道血淋淋的伤疤。而看客们非但不曾同情,反而嫌她“姿态难看”,嫌她的痛苦脏了自己的眼睛。
连表达自己疼痛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这或许就是所有“皇帝新衣”故事里,最为丑陋、最冷酷的一幕。
那么,为什么十几年过去了,孙菲菲这段经历依然被反复提起?
因为这件事还没有结束。它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一根无法拔出的刺,一道不断流血的伤口。
它成为了一面破碎的镜子,悬挂在中国娱乐圈的上空。镜子里照出的,是资本的贪婪,权力的傲慢,人性的软弱,以及集体的沉默。
它同时也在照见我们每一个看客。
当我们对勇敢说出真相的人心生恶意,当我们对反复求助的受害者产生厌倦时,其实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那个默许暴力、纵容不公的“聋子”。
这件事过去十多年,真相到底如何,或许只有当事人最清楚。王阳当时只是一个小演员,说实话,他那时做出的决定并不无道理,毕竟他也要在这个圈子里生存下去,不是吗?
这个事情,放到普通人身上,难道不就是在单位里同事和领导发生冲突,而你作为一个普通员工,即使知道真相,又能做什么呢?回头想想,我们是否会做出和王阳一样的选择?
套用一句如今非常流行的话:“当年的事,各有难处。”
何必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王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