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的精彩之处,绝不是毒品线索多复杂,而是在于它能让你怀疑每一个角色。你想不到的是,本该完美收网的抓捕行动,竟然因为一条走漏的风声变成了海边的枪战——赵双喜死了,线索断了,所有人开始转头看向林强峰:内鬼就在他身边。
说实话,当这一想法刚抛出来时,我心里还真是咯噔了一下——这剧跟那些表面悬疑、实则没什么悬疑的套路完全不一样。它的每个细节都做得恰到好处,让你忍不住感到紧张。
先说说这案子的排雷环节,林强峰肯定不是内鬼。笑什么?这话我得先说清楚,因为国产剧有个潜规则:你可以怀疑任何人,但绝对不能怀疑镜头大部分时间都聚焦的男主角。林强峰刚开始就拿出内鬼的话题,正常人谁会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主动扯这个?
接下来,杨威也可以先排除掉。年轻,跟班,带着一副正直的脸,简直有点憨厚。编剧要是让这样的人演内鬼,那观众都得在弹幕里骂“侮辱智商”。
剩下的?就是真的有心机的地方了——将嫌疑巧妙地埋伏在看似无害的人身上。
班德海这个角色,嫌疑简直大得让人不敢相信。你们回想一下,他的那些小武术:一开始就表现出兄弟情谊,巴结林强峰,做吃的、说好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种左右逢源的角色,在警队里,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中间地带很少。
更致命的是那句被忽略的小细节——行动前蹲点时,他几次找借口出去买吃的,尤其有次去买油条,被林强峰怼了一下。你想想,这种任务,谁敢随便乱跑?外面几分钟,若有接头人来传个信,完全可以做到。
而且,刚好是这次走漏的消息,让赵双喜察觉到被跟踪,这条线在林强峰这里戛然而止……看上去,内鬼似乎就是他,合理得不能再合理了。
但是我又有些犹豫。为什么呢?因为班德海太像明示了。如果编剧真让他是内鬼,那就太平常了,毫无反转可言。而这剧的叙事节奏显然不想这么快给观众一个结论。
再来说说左伦。这个人真的很有趣。表面上看不出什么破绽,台词也无可挑剔,可就是总能在剧情中莫名其妙地出现。
国产悬疑剧常有一个共性:某个角色你总觉得怎么每次都给他镜头,十有八九他不是好人。左伦就是这样的角色——表面上是黎安的得力助手,忠心耿耿,但从剧情节奏来看,他的存在感实在太强。尤其是,演员张浩天之前在好几部剧里演过“扮猪吃虎”的角色,观众一旦带着这种惯性记忆,难免会对他产生怀疑。
左伦就是那种深藏不露,却故意露点缝的典型嫌疑人。
那黎安和谭庆林呢?理论上他们也有嫌疑。
没错,作为指挥线上的领导,确实有勾结的空间。可是,若他们真和罗炳章有关系,那就不再是“内鬼”那么简单了,那可是标准的保护伞。而《扫毒风暴》显然要讲的,是警队里混入了一条毒蛇,而不是整个系统腐化。
所以,虽然有嫌疑,但更像是剧本故意让我们眼花缭乱。
我个人的判断是:班德海看起来像内鬼,但左伦未必完全无辜。
这或许是一套局:班德海负责直接的通风报信,做事很表面,显得心急。左伦可能是更高层次的棋子,甚至跟罗炳章没直接接触,而是替上面的人盯梢。
最终反转会达到什么程度?我觉得编剧绝不会让它简单收尾,因为内鬼的线明显是铺垫到后半程的大爆发。班德海可能是先被抓的小喽啰,而左伦这个隐藏得更深的角色,很可能撑到大结局才反转。
所以如果让我押注:班德海七成可能会被抓,而左伦则有三成的概率会在最后一刻给所有人来个“原来是我”!
你问我担心什么?就怕编剧最后来个反转中的反转,把一个我们从没怀疑过的人硬生生塑造成内鬼,那就太糟糕了。但从目前的节奏来看,这剧应该不会走烂尾的老路。
你们怎么看?班德海是烟雾弹,还是已经把自己卖了?如果让我选一个内鬼,你会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