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于正在一次直播中坦言,由于理念不合,决定和因街拍而走红的15岁女孩七七及其家庭停止联系。这个尚未开启的合作,实际上揭示了娱乐圈中素人培养机制与家庭规划之间的深层矛盾,同时也暴露了“素人流量”背后的伦理困境。
七七的走红缘于一段素颜街拍,年仅15岁的她长得宛如电影明星,很多人说她的脸庞与张柏芝和杨颖非常相似,这引发了整个网络的关注。对于网友们的热切期待,于正反应迅速,立刻派团队联系七七的母亲,提议对她进行“三年专业训练后再出道”。然而,当于正得知七七已经开始与本地商场接洽活动时,态度骤然转变:“急于变现不符合我的审美标准,随缘吧。”
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专业培养”与“急于求成”之间的碰撞。于正认为,任何优秀的潜力都需要系统化的训练,而七七的家庭虽然坚称要把“学业”放在首位,却在面对本地曝光机会时并没有完全拒绝。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双方对“专业”的定义存在明显差异:于正期待的是一种封闭式的长期规划训练,而七七的家庭更倾向于“学业与曝光并重”的渐进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于正的“素人计划”并非首次。他在2024年签下高校教师张婉莹,2025年又招募了一批素人演员,意图复制他早期挖掘赵丽颖成功的模式。这种“星探式”的操作本质上就是娱乐产业对于“素人流量”的资本化收编。然而,七七未成年的身份和家庭的保护意识,使得这种合作的变数倍增。
七七母亲的行为颇具代表性:一方面删掉了儿子的一些旧视频,强调“我们是普通家庭,没有团队”,另一方面又开通了商品橱窗并接受了商场邀约。这种所谓的“隐性变现”被一些网友解读为“既想保持学业的名号,又想享受流量的红利”。而于正的“停止联系”则被质疑为“求而不得后的体面退场”。
于正所代表的“精英式培养”要求素人完全服从,而素人家庭则更倾向于“边成长边变现”。这种矛盾在未成年艺人中尤为明显,面临的选择是究竟是走“封闭训练”的道路,还是与“学业曝光”相结合的发展。
当一个素人被贴上“天选之人”“电影脸”的标签时,其商业价值立刻就被资本量化。但过早的曝光可能会透支她们的潜力。例如,七七被传闻的“野单报价比正规公司高出三倍”,这是否意味着“揠苗助长”会损害她的长远发展,也令人深思。
于正的“停止联系”和七七的“昙花一现”,实际上是娱乐圈资源配置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冲突。当资本急于快速收割流量时,素人家庭却努力在学业与变现之间找到平衡,在这场博弈中,注定没有绝对的赢家。或许正如网友所说:“于正需要的是听话的‘作品’,而七七只想要普通女孩的成长空间。”当“专业培养”遭遇“现实需求”,素人成名的道路,终将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